本报讯 (记者 宋宁华)大型居住区的配套缺只“角”,尤其是文化设施匮乏,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今天,在本市大型居住区曹路镇,本市首个“公办民营”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
让市民享用“文化大餐”
作为浦东首个大居类文化配套设施,浦东新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在社区文化艺术中心中可谓“大块头”,建筑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将服务曹路大居20万人口。如何在一个体量这么大的文化场馆里,让老百姓享受“合胃口”的“文化大餐”?正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浦东新区,决定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上做一次大胆的尝试。这个由新区政府投资兴建的区级公共文化设施,首次采用政府购买社会机构专业化服务的“公办民营”方式,探索建立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法人治理结构。
民非机构“竞争上岗”
去年,浦东在网站上发布招标信息,委托民非机构负责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的运营和管理。经过多家机构激烈竞标,最终“浦东上上文化服务中心”成功中标。在这个家门口的文化艺术中心里,共划分15个区域,包括儿童教育区、图书阅览区、影视戏剧区、科普创意区等。
记者了解到,去年12月28日,该文化中心首次开启试运营的大门,当天就有3000多名周边居民前来“探营”。上至九旬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子,许多家庭几代人一起赶来,眼前大规模、高规格的文化设施让市民惊喜不已。
专业理事会当“管家”
家门口有了“高大上”的文化艺术设施,如何管好?今年春节前夕,金海文化艺术中心经历了成长期中最为关键的一环——理事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来自浦东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浦东图书馆、新区文广局文化事业处、财务结算中心、曹路镇文广中心、曹路镇人大、群众文化团队等单位或群体的11位理事登台亮相,各方代表共同参与,一起当好文化艺术中心的“管家”。
文化艺术中心试运营一段时间后,有社会机构提出,要利用中心的空间开设舞厅,还打算向居民收取一定费用。这一提议遇到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理事会立马召开会议,11位理事全部参与表决。最终,舞厅的提议被当场否决,中心一楼空间改为多功能活动室,把场地用于群众性健身、舞蹈培训等,免费向市民开放。
“浦东样本”可复制推广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表示:金海文化艺术中心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将以全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走出一条改革新路子,并将努力成为可复制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浦东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