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015年04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公正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王蔚 陆梓华
  就上海新高考方案及其配套政策的有关问题,市教委相关负责人昨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自2014年9月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起试行。

  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各科目考试如何组织?

  答:语文、数学、外语(含外语听说测试)合格性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6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及等级性考试由市教育部门组织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网上评卷。

  信息科技合格性考试和物理、化学、生命科学技能操作测试,由市教育部门统一命题、统一制定评分标准,高中学校在统一时间组织实施;其中,技能操作测试采用现场评分的方式,信息科技科目考试由市统一评卷。

  体育与健身、劳动技术和艺术3门科目不设统一考试,由学校依据相关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平时表现为依据综合评定考试成绩。

  问:高中生能否自由选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时间?高一学生能参加安排在高二或高三年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吗?

  答: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高中学生按照学校教学安排,学完相应课程内容后参加相应科目考试。高一学生目前还不能参加安排在高二或高三年级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学校会逐步探索个性化学程、学分制管理、走班教学等改革,将来考试方案也会进一步调整完善,为学生自主安排考试科目和时间留出空间。

  问:考生怎样选择等级性考试科目?什么时间选择?

  答:通过某科目合格性考试后,考生可根据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自主选择修习该科目拓展型课程。在市教育考试院组织进行该科目等级性考试报名的时候(一般安排在3月份),学生需选择是否参加该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等级性考试科目限选3门。

  问:考生选择参加3门科目等级性考试,每门科目等级性考试可以多次参加吗?

  答:对于用于首次高考的等级性考试,无论是高中在籍学生还是中职校在校生或者是社会人员,其选定的3门科目等级性考试都只能参加一次。

  对于高考当年未被高校录取的考生,若再次参加秋季高考,3门等级性考试科目可更换,也可选择同一科目再次考试,但必须先注销有效期内前一次相关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

  问: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评什么?

  答:综合素质评价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现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导向。记录的重点是学生外显的活动与行为,例如要求记录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情况,通过列举典型事例等方式介绍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专业志向等,并要求填报学生研究性学习专题报告代表作、参加科技活动项目、创造发明项目等,都是通过学生在有关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还强调一定的区分度和典型性,如每学期学科成绩可以转化为百分位数,统计志愿服务(公益劳动)获得表彰次数,记录市级竞赛活动获奖情况、参加市级学生艺术团体和市级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的情况等。

  问:如何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信?

  答:真实性是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校在录取时可资参考的首要前提。我们通过标准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客观数据导入、如实记录行为结果、相关材料公示、建立健全信用等级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等,保障评价材料真实可信。

  一是开发建立上海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提供规范的统一数据信息标准管理。谁录入谁负责,部分内容还需提供佐证材料,以确保数据真实。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信息录入,尽可能采用客观数据导入的方式,如学生个人学籍信息、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次数和累计时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综合得分等,以客观性确保真实性。需要人工录入的内容,也尽可能采用统一格式的下拉菜单选择。

  三是将部分原本难以考察的主观性指标,转化为参与相关活动情况记录及其成果,来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内容可考察、可分析。

  四是建立和完善监督保障措施。实行高中学校、区县教育局和市教委三级管理,并完善信息确认、公示投诉、信誉等级评定等制度,确保信息真实性。

  问:高中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什么内容?

  答:纳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学生社会实践主要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社会文化活动、社会考察(调查)等。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高中学段社会实践不少于90天,其中志愿者服务不少于60学时。

  学生军训、农村社会实践指学校集体组织的学军、学农活动,主要由学校记录学生的完成情况和表现。

  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指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帮助,到福利院、医院、社会救助机构、居委会等公共场所、社会组织做无偿服务,为赛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活动做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主要记录学生参加的项目内容、次数、累计时间、达标情况、受表彰的次数或调查研究报告。

  社会文化活动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科普场馆、图书馆、社区等参加的校外文化科技活动。

  社会考察(调查)指学生到社会(社区)就国情、社情、乡情开展的调查研究。主要记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或调查研究报告。

  本报记者 王蔚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新民观察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申城社区
   第A09版:国际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新民俱乐部
   第B01版:国际艺术杂志
   第B02版:展会/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 Hi设计之都/趋势
   第B04版:专题/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 Hi设计之都/专题
   第B06版:聚焦/Hi设计之都 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探秘
   第B08版:人物/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0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术评论
   第B12版: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高考改革核心:“两依据一参考”
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公正
证监会出拳:重点打击五类违法违规案件
公告
广告
新民晚报要闻A05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公正 2015-04-25 2 2015年04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