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有人问,我国的劳模诞生在何时何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第一批劳模,诞生在红军时期的瑞金。
毛主席出席在瑞金召开的劳模会
劳模,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是一个英雄的群体,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他们的精神,引领着一个时代的风貌。有的人问,我国的劳模诞生在何时何地?我们认为,这要从我们共和国走过的艰难历程说起。
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上,在江西赣南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叫瑞金的地方,历史上有段短短的时间曾被称之为瑞京。京,京城也,即一个国家的首都。一个那么偏僻那么荒凉的小小县城,怎么会是国家的首都?但历史告诉我们,瑞金的确曾是国家的首都,在我国享有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的美誉。
1931年11月7日,瑞金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毛泽东代表中共苏区中央局向大会作报告。大会选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六十三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11月27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组织人民委员会,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行政机关,毛泽东被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一苏大会”的成功召开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开始了人民共和国的一次“伟大预演”。据参加会议的一位老前辈回忆:“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举结果公布后,会场不知谁第一次喊出了‘毛主席’这个称号,从此,‘毛主席’这个称呼就在中央苏区传开了。”这是“毛主席”最早称呼的由来。
历史告诉我们,我们的人民共和国从瑞金走来!历史同样告诉我们,在中国大地产生、有着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反映时代精神,被人们誉为时代的精神,民族的脊梁,社会的中坚的中国劳模,同样是从红色故都瑞金走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毛泽东年谱》(修订本)载,毛主席1933年5月17日“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代表团前往瑞金县武阳区,准备出席在武阳区举行的赠旗大会,以这个典型推动夏耕运动。途经该区石水乡,听取乡苏干部的汇报,视察生产劳动。晚上召开乡苏干部座谈会,了解土地、劳动、优抚红军家属,耕田追肥等情况,还着重调查苏维埃代表制度和代表联系群众的情形。十八日,到达武阳区苏维埃所在地。晚上,同干部座谈,了解他们动员群众搞好春耕生产的经验,鼓励他们继续搞好夏季生产。十九日,出席临时中央政府召开的武阳区赠旗万人大会,并发表演讲。称赞武阳区特别是石水乡的春耕生产,号召瑞金全县人民向武阳区学习,搞好夏耕生产运动。会上,代表临时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奖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毛泽东年谱》[修订本]401页)
老一辈革命家、曾任苏区中央局妇女部部长的李坚真同志在她的回忆录中,深情而又详细地回忆了毛主席重视劳动竞赛、关心劳动模范的感人细节。李坚真同志在回忆录中写道: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持续了很长时间,战争消耗很大,红军要不断的补充和扩大。青壮年男子,成分好的几乎都去当了红军,后方的生产任务就落在了妇女肩上。加之国民党反动派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红军所需的粮食和服装都靠根据地内解决。因此,后方生产的任务更重。据此,中央妇女部提出了“每个劳动妇女英勇地踏上生产战线,如象红军战士上火线一样英勇”的口号,来鼓动妇女积极参加生产。过去江西的妇女多数是做家务和参加田间辅助劳动,犁田、耙田和播种这些活都是男人干的。现在妇女要承担主要劳动,必须学会犁田、耙田。于是,我们在各乡组织了生产教育委员会,请犁耙田能手直接教妇女们学会生产技能。但是,江西妇女有不少是小脚,小脚怎么下田呢?我们就动员青年妇女放脚。第一步,要她们解开裹脚布,穿上鞋袜,先在旱地干活,每天晚上用热水烫脚,让她们慢慢习惯在地里走路、干活;第二步,穿上草鞋下地;第三步,打赤脚下水田。江西的妇女真好,为了支援革命战争,她们硬是咬着牙下水田劳动。苏维埃政府为了表彰和推动妇女参加生产劳动,于1934年春,在瑞金叶坪召开了苏区妇女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福建、湘赣、粤赣省的妇女代表都来参加,部分代表中的犁耙田能手还到瑞金武阳区进行了劳动现场示范表演。毛主席亲自参加了现场会,那时毛主席被剥夺对红军的领导职务,只担任苏维埃政府的主席。毛主席那天穿了一身便衣,脖子上搭了一条毛巾,裤腿卷得高高的,站在田埂上。他看到那些妇女犁耙田能手,扶着犁把在水田里操作得很好,学习犁田的妇女劲头也很高,他高兴极了,对大家说:“封建社会有种迷信说法,说妇女犁田会遭雷公打,现在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男同志能做到的事情,你们女同志也可以做到,今天你们不是也做到了吗?”……毛主席讲完话,又亲自给学犁田、耙田的妇女劳动模范发了奖状和奖品。奖品是一条围裙和一顶竹笠,围裙上绣了“学犁耙能手”的字样,竹笠上印有“劳动模范妇女”几个大字。
为了解决根据地军民穿衣的问题,我们还发动妇女种棉花、种苧麻、纺纱、织布。江西妇女素有纺纱、织布和渍麻的手艺,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纺纱、织布,农忙下田,农闲纺纱、织布。妇女们为根据地的建设起了很大作用。(见《李坚真回忆录》第65—67页)
毛主席1933年春出席武阳劳模表彰大会,向模范单位赠送锦旗并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据瑞金当年参加表彰大会的部分老革命回忆,“由于武阳区在备耕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中央政府为了总结和推广经验,决定在武阳召开春耕生产运动代表大会。”
1933年5月中旬,中央政府在武阳区召开了春耕生产赠旗大会,这次会议是在武阳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邹家祠召开的。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了大会。会议代表有江西省的于都、兴国、瑞金、会昌、宁都、石城、广昌,以及福建省长汀县的县苏维埃主席、土地部长,还有瑞金县的妇女委员会、水利建设科、农业生产科等部门也派了代表出席会议。瑞金各区、乡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武阳区的妇女委员会、贫农团、少共区委及各乡的耕田队、贫农小组均有代表参加。会议代表共有八十多人。
会上,毛泽东同志对革命战争的大好形势以及革命战争与发展生产的关系,改善群众的生活等项(工作)作了报告,表扬了武阳区全体干部群众参军支前,发展生产的好精神;号召到会人员学习武阳的好经验,把它推广到全苏区去。毛主席代表中央政府将写有“春耕模范”的锦旗赠给武阳区和石水乡群众。
代表们分别参观了石水乡、武阳乡、下洲乡的生产现场。会议闭幕前,代表们一致通过了生产竞赛公约。会上,向代表们散发了临时中央政府《为夏耕运动给各级苏维埃负责人的信》和中央土地部编印的《夏耕运动大纲》。
在瑞金武阳,几十年后人们还在回忆、议论那段历史。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青壮年男子大量参加了红军,而农村的村村寨寨,前山后沟,大片的,小片的土地上,是妇女成了生产劳动的主力。她们也同男人一样耙地犁田,这在受了几千年封建统治的旧中国,让裹了脚的妇女们下地干活谈何容易?但在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在妇女模范们的带动下,一个个妇女放了脚走出家门,走向田园,干起了耙地犁田的活计。这个时代,妇女模范的带头作用、引领作用是巨大的,空前的,永远令人敬重、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