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新闻面对面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5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股市里成长成熟
本版插图 郑辛遥
  【主持人】

  燕 来

  【嘉 宾】

  戴国强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

  叶 檀 

  独立经济评论家

  李晨光 

  第一财经《私募风云会》

  东方财经·浦东《创新360行》主持人

  徐 钧 

  南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主持人的话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股市热闹非凡。从A股市场放开“一人一户”限制,到证监会宣布一个月两次新股发行将成为IPO新常态,几乎每天都有引人热议的话题。股市涨跌牵动人心。温故而知新,梳理这二十多年来,股市给百姓生活带来的种种,或许可以帮助你在涨跌之间从容应对。

  A

  在经历5·30后有了“触及灵魂”的成长

  主持人:作为财经节目主持人,也是中国股市这些年发展的亲历者,你对中国股市有怎样的感受?

  李晨光:股民们因为股市而变得年轻了,我有时候遇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股民,他们会开玩笑地说“我是90后”。其实也没说错,诞生于1990年的中国股市,确实让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成为了“90后”。

  从我的个人经历出发,可将中国的股市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6年我上大学之前,当时对股市还很陌生。那个阶段的投资者是中国股市的先驱,他们为中国股市做出了很大贡献。第二阶段是我考进华师大学了国际金融之后,尤其是大二课程中涉及到证券投资分析,在老师的建议下同学们三五成群凑到一起开户,后来也共同见证了5·19井喷。真的开始炒股了,我才发现股市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枯燥,它不是一片沙漠,更像是一个图书馆或者博物馆。上市公司基本面真的是五花八门,从啤酒销量到矿山生产、从家电更新到电信升级,好像没有一样东西不跟股票息息相关。后来进入东广金融台——第一财经的前身之一,与各类投资人以及专家学者经常交流,这时的股市正在经历第三轮牛熊转化。第三阶段是从5·30之后开始的,因为在此之前,我对股票市场的认识都是处于学院派的分析状态,没有触及灵魂。

  主持人:2007年,对于炒股的人来说是难以忘怀的。这一年你经历了什么?

  李晨光:2007年股市进入疯涨状态,过去经常问我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的人开始给我推荐股票。甚至有一次,在我采访完节目嘉宾后,一个实习生对我说,“晨光老师,你采访他还不如采访我,当股神也没什么难的,我就天天抓涨停。”我问他,你炒股多久了?得到的回答是:“最近刚开户。”那段时间新闻里说,很多人都辞职在家专职炒股,因为股市里一天能赚到的钱,可能超过单位里一个月的薪水。那些疯狂的变化,几乎是在两三个月里集中爆发的。让人费解,不安。

  B

  支持实体经济资金入市

  股市投资氛围得到凸显

  主持人:2007年之后的股市,和过去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李晨光:如果说,过去股票市场对社会生活是宏观层面的覆盖,现在的覆盖面则已经达到了毛细血管的程度。生活中你能发现的各种新鲜元素,都可以在如今的股市上找到对应的企业。股市作为融资平台的价值得到了空前充分的体现。股价涨跌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退居二线,上市公司自身素质成为最核心的问题。

  过去很多年里,股市中的主题是题材炒作,所以会出现股价的大起大落。这几年进入市场的增量资金是来支持实体经济的,股市优胜劣汰的本质功能得以发挥。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公司的股票只涨不跌,这是因为持有者看好这些公司,希望它们做大做强。可以说,无数“巴菲特”已经入场啦!

  主持人:你怎么看最近的这一轮行情?

  李晨光:这轮行情是从沪港通开通后起来的。我记得沪港通开通当天,我就在节目中说,从今天起大家要学习粤语了。我教大家一句粤语:“我是来‘投机’的。”这句粤语的意思其实是“我是来投资的”。哈哈!从那个时候开始,股市里的投资氛围得到了凸显。

  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经济格局和货币体系正面临重构,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设立“丝路基金”和亚投行等一系列的举措,方方面面的有利条件全都准备好了,可以说,这是一轮应运而生、水到渠成的牛市。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轮的牛市对参与各方——从上市公司到二级市场的股民,都很照顾。这是一轮包豪斯风格的牛市——极富设计感,顶层设计是这轮牛市的动力之源。

  主持人:在这轮新的行情中,你对股民们有何建议?

  李晨光:选股票一定要选有百年老店潜质的企业,不是过去有光荣的历史,而是未来要有明确的方向。前阵子九州通的市值一度超过了同仁堂,到现在东方财富的市值还压着百视通,有人表示不理解,但这些细节恰恰暗示了一个道理:买股票就是买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不仅是产业转型、技术转型,更重要的是眼光转型。当前中国看待自我、看待世界的眼光与过去大不相同。全球最聪明的大脑已经参与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所以在股市中,我们要寻找未来的百年老店,寻找21世纪的“爱迪生”和“福特”。

  C  股市让许多人挖到第一桶金

  也促进我国金融结构优化

  主持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发展,中国人的个人财富在这二三十年间有了巨大的飞跃,股市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戴国强:股票市场为中国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提供了重要来源。新中国成立以来,老百姓有过三次暴富的机会。第一次机会是大返城,许多返城的知青和一些无业者,开始做生意,当个体户,柳林路就是那个时候热闹起来的,在那些年里,中国诞生了万元户。

  第二次机会就是中国股市刚刚诞生的那个阶段。记得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张的时候,只有8只股票,俗称“老八股”,出来之后就一直涨。后来有了股票认购证,很多有金融专业知识的人,在买认购证这个事情上很犹豫,而那些对于股票认知并不多的人却很积极。当时,我们学校有个锅炉工买了100张认购证。这些认购证在之后的3年里陆续摇到了股票,以每个股票平均赚1万元来算,这个锅炉工靠着认购证就成为了百万富翁。

  第三次暴富的机会则是房地产。1999年到2000年,股市下跌,房地产成为了支柱产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直到现在,中国的富豪榜上,房地产商还占据了半壁江山。

  很多人、很多家庭都在股市中挖到了致富的第一桶金。2000年,中国老百姓的储蓄是6.29万亿元,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上升为49.9万亿元。中国老百姓的净财富在十几年间,有这么大的增长,与中国的股市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来看,中国的中产阶层,主要是从金融市场和楼市走出来的。

  此外,股市也让企业获得融资,股市的发展带动市场的金融结构发生变化,从原先单一的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转向通过股市直接融资,我国的金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优化。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中国股市对于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戴国强:从文化上说,中国的股市至今还是投机性的股市。但是,它正由高度疯狂的投机文化向理性投资转变。这些年里,股市的发展和成熟让股民们渐渐有了风险意识,很多人意识到,在股市中是投资获利而非靠投机获利,不断进出短线其实赚不到什么钱,稳定的长期持有,更有可能获得不错的收益。对于闲置资金而言,股市是比银行更有获利空间的去处。

  人们在炒股的同时,因为要研究股票,所以也更多关心起国家政策、国际形势,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投资文化的素质在提高。与此同时,人们对信用文化的要求也更高了,因为资本市场需要金融文化和信用文化作为支撑。此外,对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要求被提出来,促进了国家金融制度的发展。

  主持人:中国股市未来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美国股市里个人投资者少,人们大多通过机构炒股。中国的股市里有大量的散户,这种情况应该还会延续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从大的趋势来说,未来人们会更倾向于通过机构来投资股票,而非自己作为散户炒股。

  D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对股市是一个利好

  主持人:您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股票市场上涨只是资产配置变化的一个前奏。您怎样评价这些年来,中国股市给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叶檀:对普通民众而言,房地产配置重要性下降,证券产品配置重要性上升,银行存款和低收益率的理财产品余额下行,主要转移到股市,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主持人:最近一个月,新增开户数600万户,对于刚刚踏入股市的新股民,您有何建议?

  叶檀:任何收益都有风险,不熟不做。

  主持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股市与过去相比有什么比较显著的变化?

  叶檀:变化一,成交量巨大,上万亿成为新常态;变化二,概念发生变化,一带一路、互联网+等;变化三,一批没有痛苦记忆的人进入股市。

  主持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股市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叶檀:对于股市是个利好,创业者需要直接融资,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支撑不了目前的经济体系。

  E

  带着明确规划入市不容易迷失自我

  主持人:作为心理学专业人士,你眼中中国股民的心态如何?

  徐钧:总体来看,中国股民的心态还是以投机为主。最近股市比较热,到哪里都能听到有人在议论股票的话题,新开户的数量猛增,这背后是趋利的心态在起作用。

  主持人:对于刚刚进入股市的股民,您可有提醒或者建议?

  徐钧:我认识的朋友中许多人都在炒股。其中不乏一些在股市中收获颇丰的老股民。我发现,这些在股市里淘到金的股民,大多是稳健的长线投资者。他们不会盲目跟风买进或者卖出,而是有自己的规划和设定。

  股市中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种是贪婪,另一种则是恐惧。当股票不断往上涨的时候,人容易陷入贪婪中,希望再多涨一点才卖出;而当股市下跌的时候,则容易陷入恐惧中,急着割肉。我的建议是,在入市前给自己设定好盈利点和止损点,这样比较不容易在股市的起起落落中迷失自我。

  我的朋友中,就有这类理性的炒股者,每只股票赚50%就出手。靠着这样的方式,他已经在股市中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国际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教育风采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教育专版
   第A09版:新民俱乐部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风云人物/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5版:新闻面对面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在股市里成长成熟
新民晚报新闻面对面A15在股市里成长成熟 2015-05-03 2 2015年05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