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夜光杯”刊出的《肚量》,让圈内热闹一番,有对号入座的,有愤愤不平者,问最多的则是:甲乙丙丁各为谁?你又是其中何者?我大笑:老哥我早没PK资格,也不屑“鸡头”之争。“噢,怪不得讲出大家不敢讲的话,胆子真大啊!”一席对话引出的“胆量”这一话题,又可感慨一下。
为什么有人胆大,有人胆小?百度上说,西方有人研究,科学家不以为受教育、成长、社会等因素影响,而取决于肾上腺素分泌的程度,它瞬间给人机能爆发力或恐怖感。面对突如其来的境遇时,有人肾上腺素分泌水平会高于常人,有的分泌能力则很一般,有的甚至会失调导致失态等。这一观点能否成立,我没有能力判断,但现实中胆量有大有小者,比比皆是,胆量决定命运也时有所见。
小贞、小凤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在同一条石库门弄堂长大,在同一个班级读书,毕业同样分在“上海工矿”。不过“两朵金花”人生轨迹则因胆量的不同而各异。她俩当时同样地进入属于“大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小贞进百货店,小凤入百货批发部。
小贞从小就胆大,弄堂一棵无花果树离她家近,她就“窃为己有”,每到果熟时抢先摘下果实,再两颗1分钱地卖给小伙伴,或者调换“牛皮筋”。弄堂里也没人说三道四。有了工作后,她敢于靠山吃山将紧俏商品加价“下出笼”赚外快,也哄得顶头上司团团转。那时,基层都有定期学习会,人们每每可以听到小贞高调的决心、离奇的口号,当年读书不认真的她居然成了主角。有人说胆大有官做,小贞正是一路飙升,登峰造极。偶尔闻知胆大的她当上某地一把手后,花钱似流水,比如敢以拍卖形式“捐款”、接受列队式“欢呼”。当然,最后她自然也跌入该去的地方。
小凤生来很本分,被称为胆小如鼠,与生人说话还脸红。儿时“捉迷藏”,小贞撞碎一只花瓶,却装起哑来,谁还敢出声?小凤道出原委,代人受罚。危急时,小凤还有惊人之举:某天放学,小混混拦住讨要钱财,小凤大喝一声,叫小贞及同伴们去叫人,自己迎面而上,愤怒而凛然的吼声吓跑了小混混。小凤漂亮而矜持,那时多是“36元”族,男性追求女性不用考量经济,她小心翼翼,力排众议,敢爱敢为,虽说,嫁了个很一般的丈夫,但相夫教子,业余时间还考上注册会计师;后来,批发部改制没人敢接“烂摊子”,小凤自告奋勇,承诺接受所有员工到“老死”。为生存,小凤华丽转身,以符合社会需求、迎合时尚理念、契合价值实现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尽管荣誉接二连三,但加官进爵之类始终没让她动心,“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是小凤的座右铭。
两个女性胆量孰大孰小,是肾上腺素作用或后天养成,可以深入探讨。但对于公众人物,如果深究“谁提名”“谁提拔”“谁纵容”,必然一目了然,追责了法办了,谁还敢“胆大妄为”?
又比如商场“狭路相逢”,胆量与财富不被演绎成“胆大吓死胆小”的逻辑,并对伤天害理者穷追不舍,或又能追究不“穷追不舍”者,那么赋有“天职”者的胆量必然受制于“胆”与“识”的掌控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所谓“敢于担当”,就是要求勤于作为,善于谋略,勇于负责,不懈怠,不蛮干,精心运筹帷幄,干出实绩。唯此,则民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