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的3月18日,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他就是今天举办婚礼的新郎。我欣喜之余,去信给宁波老家的祖父,请老人家为曾孙起个名字。
也许已是耄耋之年的祖父行动迟缓,回信晚了半个多月。那个年代,生活物资匮乏,许多东西需凭票证计划供应。因没有名字,无法报户口,也就难以买到婴儿所需的生活用品。于是我匆匆为新郎取了今天的名字叫“放骥”。不久我祖父信到,为小曾孙取名“传清”。
新郎的曾祖父出生于清代光绪年间,宁波镇海一户书香人家。早年追随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和北伐战争时期,办过农民讲习所,领导过当地农民暴动等革命活动。20年代当过县立小学的校长。抗战时期为掩护新四军联络站开过一家医疗注射器小厂。解放后担任过家乡的宣传部长、图书馆馆长。上世纪50年代初,我五叔从上海比乐中学毕业,老人将他送去抗美援朝。1956年,我六叔中学毕业,老人又动员他去贫困山区当乡村教师。1958年老人又把中学毕业的小儿子送去内地参加三线建设。老人一生清俭廉洁,耿直诚信,为人楷模。
那年收到祖父来信后,我向祖父说明了原委,答应祖父把“传清”的名字留给他的第五代孙辈。今天我想告诉两位新人:今后不论是生男孩还是生女孩,这“传清”的名字都挺合适。因为“传清”二字寄托着你们曾祖父的期望。老人希望他的后辈,无论何时、何地、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清俭持家、清心执教、清正经商、清廉从政、清白做人。这也是我们邬家的家风和祖训。祖上没有为后辈留下物质财富,但留下的“传清”二字却是祖上传下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它足以让新郎新娘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享用终身。
望笑纳、切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