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之得名,取之“愚园”。1890年,由四明张氏建成愚园,园地三十亩,是上海最早的经营性私家园林。清末,愚园是革命志士、文坛名流、官僚政客风云际会之地。1911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从赫德路(今常德路)到兆丰公园(今中山公园),因东端有愚园,故命名为愚园路。
愚园毁废已久,愚园的遗物大概只有常德公寓门前街心绿地的几棵百年老银杏了。
愚园路和南京西路平行又紧邻,风格却迥异。南京西路繁华富丽;而愚园路朴实雅静,自然蜿蜒,随心漫行,移步换景。行道树是传统的悬铃木,不经意间还能看到老槐树,高耸粗壮,半棵占据人行道,半棵挤到慢车道,树是越老越美的,应该是愚园路开辟时的行道树。
从历史上的愚园起步,不必拐进久光百货,那般富丽堂皇,在今天的上海,已经不稀奇。眼前的百乐门舞厅,上世纪三十年代落成以来,演绎了太多的爵士乐、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故事真真假假,我只说几点史实,张学良、卓别林曾在此一展舞姿;陈香梅和陈纳德在此订婚;跷脚沙逊被此地的舞厅小姐冷落……曾经的天上人间,如今在玻璃幕墙映照下,现出苍老、伛偻。
顺着愚园路西行,过了乌鲁木齐北路,方见识愚园路的本色,成片的新式里弄保护得很好;名副其实的十样锦的独幢小别墅;还有英、法、意、挪等欧式风格花园洋房。如果说外滩是大型建筑的万国博览会,那么愚园路可以说是住宅建筑的画廊了。当然,主体是中西合璧的新式里弄,如愚谷邨、湧泉坊、愚园坊、中实新村、四明别墅、田庄等等,不能再罗列了,名单排得太长,编辑以为我骗稿费了。
我在愚谷邨住了六十多年了,我的福气,上学、上班都很近。上的小学,是靠近愚园路的一师附小;上的中学,是沿愚园路的市西中学,穿过马路就是,更近。——记得初一开学不久,下午第一节课下课时,突然电闪雷鸣,暴雨将至。趁课间休息,我飞奔回家,抱起家里所有的雨伞,打算借给家远的同学,奔到教室,第二节课的预备铃还没响呢。夏天的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放学时,雨过天晴,抱去的伞原封不动地抱回家,好在家近,不累。
边走边聊吧。愚园坊,1927年落成,一个有故事的地方,邓演达,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国民党左派,宋庆龄挚友,就是在这里被捕的。之后,邓坚拒蒋介石的高官引诱,英勇就义。这悲剧,了解民国史的都知道。
四明别墅离愚谷邨300米,那里有我老妻的娘家。四十年了,在这段路上,我们携手把感情踩得结结实实,牢不可破。
我的一小半中、小学同学,住在愚园路。都老了,真想找个机会叙旧,“粗问行藏知大概,谛观颜色认从前。”旧谊仍在。同学们都说:踏上愚园路,就有回家的感觉。
走到这里,已近黄昏,无限好的夕阳照在愚园路上,照在我的白发上,愚园路还是我看惯的温馨体贴的模样。
十日谈
一条路一个人
明日介绍番禺路上著名的邬达克建筑及他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