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欣赏了两场《海上风韵》——上海评弹团赴港预演。观众爆满、演员卖力、掌声不断,不虚此席。这次赴港的团队,以青年演员为主,评弹后继有人,值得高兴;会上爆料,说除了去中国香港,以后还会去美国、日本,以扩大评弹的影响。但也有使人忧虑的是:听众中,老年大多数,中年有一些,青少年寥寥。
评弹的传承、普及与振兴,固然要靠领导的重视和演员的努力,但最重要的恐怕是还得有一个数量可观的青年听众群。兴趣要从小培养,以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童年起跟父亲去书场听书,最早是被大书(评话)中的说表所吸引,继而为小书(弹词)阴噱所感染,后才听懂弹唱,进而欣赏各派唱腔的韵味。为了培养青少年听众,建议可选择一些评话或以说表为主弹唱为辅的折子,作为中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时间不要长,基本不收费,旨在引起兴趣,作为启蒙。为青少年演出,看起来会影响演员的休息时间和收入,其实不然,当你拥有的青少年观众越来越多时,将来会有回报的。
目前评弹的青年演员在传承各流派的弹、唱上确实下了功夫,但说、噱的能力相对不够。而大部分节目几乎全是传统的,少有新编或现代题材的,这也不利于普及评弹尤其是激发喜欢快节奏的青少年的兴趣。曾有一些演员尝试将评弹演唱与现代音乐相结合,以吸引青少年观众,有人说他们是不务正业,我倒认为未必,传统艺术要发展,对普及评弹有利的尝试都应该鼓励,只要不将评弹的精髓丢掉就行。当然,这是要花功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