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滴滴打车”等第三方打车软件迅速兴起。在加快出租汽车供求信息互通、提高车辆运营效率的同时,第三方打车软件的运营方式并不完全符合行业服务规范,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市民尤其是老年群体打车困难以及行车安全等问题。
据介绍,“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出租汽车行业平台,由市交通委和强生、大众、海博和锦江四大出租汽车企业以及“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将管理部门所掌握的行业从业人员和车辆信息、出租汽车企业实时动态营运信息、“滴滴打车”的服务信息结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在引导互联网企业规范运营的前提下,以问题为导向,从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初期将重点解决三方面问题:
● 车辆和驾驶员身份识别
“滴滴打车”将注册驾驶员和车辆信息实时向平台传送,平台及时反馈驾驶员和车辆身份比对结果,“滴滴打车”以此及时剔除“黑车”和“克隆车”;
● 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
承接“滴滴打车”及其他预约业务的车辆,顶灯实时转换成“电调”,有效消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
● 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
对载有乘客的车辆进行屏蔽,不再发送预约信息,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
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平台将进一步拓展相关服务功能。一是扩大调度车辆规模。目前仅是四大出租汽车企业的车辆加入平台,对于没有开通电调的中小企业车辆,管理部门将鼓励其接入四大企业的调度系统,从而实现与平台对接,逐步实现全市出租汽车一网调度,也就是说当某企业的无供业务发送至平台后,平台可调用其他企业车辆完成,有效提高供车率;二是开发约租车身份识别功能。从事约租车服务的车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并加入信息平台,信息平台可提供身份核实服务。具体操作办法正在研究制定中。
市交通委表示,“上海出租汽车信息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后,欢迎乘客对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违反预约电调服务规范的行为,特别是没有实现上述三项功能的服务行为进行监督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