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原雪莲
刘向东
  刘向东

  初见佩戴绿松石项链,脸颊泛着两朵红晕的白玛,还以为她是正宗的藏族姑娘呢。可她嫣然一笑说是北京人,叫小秦。“白玛”的名字是藏族阿妈起的,意思为莲花,也象征高原雪山上的雪莲。

  雪莲,其花萼浅蓝素雅,花瓣洁白质朴,形似莲花,又名雪莲花。它是海拔五千多米高原雪线以上的唯一草本植物。

  二年前,家住北京的小秦从农学院毕业后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和几个同学一起来到藏区,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生态保护研究和帮助藏族同胞开发蔬菜种植。然而,不到半年,其他同学先后回京,就剩下她孤身一人。于是,她干脆卷起铺盖住到了高山村寨的阿妈家里。硬朗慈祥的阿妈像是又添了个亲闺女似的,整天乐呵呵地逢人就说她有个从北京来的女儿,美得就像喜马拉雅山上的雪莲。

  阿妈的丈夫去世多年,大女儿已出嫁,小女儿央金高中毕业后本想去成都上旅游专科学校,可她毅然改变了主意,要跟白玛姐姐一起开发蔬菜种植。六七月间正是蔬菜种植的大好时机。经过日日夜夜的艰辛劳动,眼看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蔬菜已开花结果,但高原上的天气变幻无常,几阵狂风暴雨和寒流突袭,使翠绿盎然的菜园一片狼藉。面对山地贫瘠、沙土流失、气候恶劣等困难,白玛偏要迎难而上。在父母和同学们的资助下,她重新购买了抗风寒材料,一边让央金负责加固保温大棚,一边赶回北京选购优良菜种。几天后,一批新种子又撒在了高原的坡地上。为了准确掌握种子发芽成长和温度湿度等数据,白天,她不顾火辣辣的紫外线在菜园里给央金传授知识;深夜,她悄无声息地冒着严寒到菜园里观察记录。有天,阿妈拎着热腾腾的酥油茶和香喷喷的奶渣来到菜园,当她蹲下身子抚摸着绿油油水泠泠的白菜时顿然热泪盈眶,那绿白相间的一棵棵白菜仿佛就是一朵朵美丽的雪莲。稍许,阿妈起身张开双臂将白玛紧紧地搂在怀里,不停地吟诵着心中的祝福……

  一年后,央金在白玛的悉心指导下,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多个品种蔬菜瓜果的种植技术,扩大了种植面积,建立了销售网络,而且还毫无保留地向寨子里的有志青年传授和推广蔬菜瓜果种植技术而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而美丽的白玛也并未歇息,仍然忙碌着对雪域高原上其他植物的种植试验和藏区有关动植物资源保护等项目研究。就在白玛随同我们去日喀则的路上,她十分自信地说,已经积累了十多万字的试验材料,正在撰写以藏区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学术论文。同时也在积极寻找课题研究与项目保护的合作伙伴。当我随口问及她今后的打算时,她动情地说,暂时还不打算回北京。二年来已习惯了藏区的生活与环境,勤劳善良的阿妈认她是亲闺女,聪明纯美的央金叫她亲姐姐,和她们的感情就像雪山与雪莲一样,彼此相依,血脉相连。说完,她戴上墨镜转脸仰望着车窗外的雪山又欣然告诉我们说,在北京的男友起先不太理解她,还差点分手。不过,现在好了。男友正准备来西藏,帮助她一起完成课题。等到成功的那一天,就带着阿妈和央金妹妹去北京看看雄伟的天安门,好实现她们盼望已久的梦想。

  蓝天白云,雪山连绵。在我们翻越山口进入高耸入云的卡惹拉冰川时,萦绕在雪峰间的团团白云忽然散去。天际间,巍峨洁白的雪峰犹如盛开的雪莲,银光闪耀,圣洁无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2015高考进行时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千金难买的大幸
高原雪莲
小心为妙
不剩饭碗头
蓝白小镇闲半日
今宵灯谜
电磁辐射会留在物中吗
我的“生态办公”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3高原雪莲 2015-06-08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