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防治房颤远离脑中风威胁
柏豫
  心血管学界泰斗Braunwald教授预言,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攻克的最后战场。迄今为止医学界还没有解决这两个难题,却更激发了心血管医生不懈地努力与探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学习疾病常识,了解最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增速明显,如何有效预防脑中风已成当务之急。针对脑中风的起病,人们马上联想到季节更迭、天气变幻等环境外因,随着医学的昌明,身体内因的防治逐渐明晰,对远离脑中风的威胁举足轻重。其中,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潜伏深、危害大,人们对此了解有限。

  2015年6月6日是第三个“中国房颤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吴立群教授日前提出,在老百姓中普及房颤疾病常识,认清房颤真面目,提高房颤患者对于脑中风的预防意识。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死亡率的直接措施,也是房颤患者的首要治疗策略。

  无症状、阵发性更不能轻视

  心悸心慌,这是心律失常常见的症状,也是房颤的常见症状,特点是比较连续,并且不规则。人的正常心率是60次-100次/分,房颤时心房的频率是300次-600次/分,远超正常上限。这种极不协调的“乱颤”,会使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心房中的血液淤滞在心房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脑部供血,导致脑中风。

  房颤是脑中风这头“猛虎”的诱饵,会将中风的风险提高5倍,且房颤相关性中风比其他病因引起的中风危害更严重,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吴立群教授提醒,房颤有一定的隐匿性,有一部分病人虽然发生房颤,但是什么症状都没有。需警惕的是,无症状的房颤照样会造成上述不良后果。除了及早到医院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以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应该定期扪摸脉搏,如果扪及脉搏不规整,建议到医院做心电图等专科检查。若确诊房颤应开始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主动扪摸脉搏计数心律,是发现行迹隐匿的房颤的最佳方法,把无症状的房颤可能造成脑中风的风险降到最低。

  持续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哪个对人体损害更大呢?吴立群教授解答,从临床研究来看,两种病况造成栓塞的病例数量没有差异。也就是说,发生房颤,不管症状如何、属于哪种类型,都应及早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药物与射频消融各有优势

  预防脑中风先要筛查房颤,治疗房颤,药物方面主要是抗凝治疗。吴立群教授介绍,《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华法林、达比加群酯这类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物。因为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而阿司匹林的预防效果有限。新型抗凝药和华法林可减少血栓风险60%-80%。肾功能差者慎用新型抗凝药。

  与药物相比,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症状性房颤有一定的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取决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如年龄、合并症等。有部分房颤患者有必要行二次消融,但必须在3个月或半年以后才能做,以避免那些有可能延期治愈的患者经受二次手术的风险及痛苦。人们不断探寻用于肺静脉隔离的技术,一系列研究提示,对于阵发性房颤,以冷冻球囊为基础的导管消融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肺静脉隔离技术。柏豫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2015高考进行时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防治房颤远离脑中风威胁
帕友“抱团”找回勇气
心衰患者迎来生命“第二春”
癌症食疗没那么玄乎
膝盖坏了怎样“翻新”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4防治房颤远离脑中风威胁 2015-06-08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