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2015高考进行时
     
本版列表新闻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监考老师读题,几名老师记录答案。盲人肖红忆高考——
“几乎一气呵成把作文说出来”
王蔚
■ 正在用盲文点字显示器做校对的肖红 本报记者 周馨 摄
  又逢高考季,对于在上海市盲童学校印刷厂工作25年的肖红来说,高考是她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特殊经历。1987年,她考进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音乐专业,成为上海恢复高考后第一位盲人大学生。

  那么多年过去了,说起自己高考时的情形,肖红记忆犹新。“我参加的是艺术类高考。那年,长春大学开设了国内第一个特教学院,报考的残疾人特别多,在上海,就有七八十名盲人参加了初试,结果只有两人进入复试。”她说,复试是7月中旬在南京进行的,这也是她长到18岁第一次乘火车出远门。三天里试唱、乐器都考过,她弹钢琴、弹扬琴、唱歌,每个环节都比较出色。而到了文化考试环节,却令她十分意外,因为那年高考第一次向盲人考生开放,还没有盲文卷,考生一人一间教室,由一位监考老师负责读题,几位老师负责记录考生的答案,还有录音机全程录音。“这架势真有点像三堂会审,而且在复习阶段从来没有进行过这样的训练。就拿高考作文来说,我记得是写一篇有关战胜挫折的议论文,但与用笔答卷不同,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地把作文说出来,而且还不能有修改,想想真的好难啊。”肖红说,最后自己的高考成绩还是很不错的,在长春大学那年招的16名盲生中,她是唯一来自上海的学生。考上大学的肖红,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母校的大学校歌,就是由她谱的曲。

  毕业回上海后,肖红进入了盲童学校印刷厂。业余时间,她经常参加各种演出。由她原创的《我愿是你真正的朋友》,曾获得全国吉他大赛的创作奖;《我听浦江潮》获得了第三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演讲创作奖;1995年,她以新作《心中的歌》在第三届亚洲“蒲公英音乐节”上再获成功;1996年5月,她当选为长宁区十大杰出青年;同年8月,她作为中国第一位盲人女代表,参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第四届世界盲人联盟大会和首届国际“盲人妇女论坛”。

  “我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弱视,在普通小学里读了三年,后来眼睛实在看不清了,就进入盲童学校从一年级读起。在校期间,我曾两次代表上海盲生,去日本交流。高中时我进了盲校的推拿专业,但只读了一年,恰好有高考机会,我就报了名,最后考上了我喜欢的音乐专业。”肖红说,光阴荏苒,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对于当年的高考,她心中唯有“感谢”二字。“首先要感谢高考给了所有残疾学生一个公平的学习机会,一个展现自己才干的机会。其次要感谢高考,令我的认知和心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三要感谢高考,让我在进入大学后收获了独立面对生活的勇气和能力。想想,那些年在长春上大学,火车上38小时18分钟的旅途,对我来说,就是锻炼和考验……”          首席记者 王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2015高考进行时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长江客轮翻沉事件特别报道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09版:一寸山河一寸血·南京保卫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新民资讯
   第B08版:资讯/市场之窗
生源大减 一批高校“露”出窘相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工作日程
“几乎一气呵成把作文说出来”
上海卷:此题满分者头脑必清醒
上海数学卷 考生都叫难
新民晚报2015高考进行时A02“几乎一气呵成把作文说出来” 2015-06-08 2 2015年06月0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