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市档案馆,有个《上海创新发展档案展》,以档案来讲述上海发展历程中的创新事例。其中,那些上海名牌产品发明研制的例子,尤其让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些年上海货独领风骚时光的人感同身受。
上海牌手表,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紧俏货,是我们小青工梦寐以求的东西。那时,上海牌手表是凭票供应的,百来个人的车间,一次才分配到几张票,下次又要等上一年半载。好在不少老师傅会谦让,他们知道,年轻人谈婚论嫁少不了这块表。这份《第一次手表试制工作的经过情况》的档案,记录了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牌手表的试制情况。当时试制小组包括近30个单位和个体户,其中公私合营钟厂2户,私营钟厂11户,私营仪表厂1户,手表零配件个体户和厂13户,钟表零件材料行1户,钟表店1户。1955年,组装出第一批国产细马手表;1956年,研制出第二批国产细马手表;1957年,试制小组订出1070道工序、画出150多个零件图纸的生产加工工艺,先后试制14批3076只手表;1958年,上海牌手表正式投产,当年生产手表13600只;1968年,年产量突破100万只,但依旧供不应求。
照相机,那些年是稀罕物。好不容易借到一架拍135胶片的上海58~Ⅱ型照相机,会激动得睡不着觉。1958年研制成功的上海牌58~I型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一架全部自制的照相机。58~Ⅱ型,是在58~I型基础上推出的。以后冠龙照相器材店有照相机出租,拍120胶片的可以折叠的海鸥203型相机,是我们最喜欢的。厂休日上午,会去“冠龙”排队等开门租相机。海鸥203,给那些贫乏单调的日子带来了色彩和欢愉,留下了光和影的记录。在1978年上海百货采购供应站的一份报告中,可以看到海鸥203长盛不衰的魅力,自1964年生产以后,销售达20多万架。当时上海照相机总厂曾有淘汰海鸥203的意向,但熟谙市场的采购供应站打报告不同意,因为价格适中(当时百元以内的照相机只有海鸥203)、携带方便,因此看好海鸥203的市场前景。或许是这份报告发挥了作用,记得上世纪80年代,海鸥203~1型还风光过一时。
那些年,虽说生活单调,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伙子流行身穿海魂衫,脚蹬回力鞋,就像《山楂树之恋》里的老三。充满活力的海魂衫,在那个满眼草绿色军装、藏青色中山装、深蓝色工装的年代分外出挑。而回力鞋,特别是565型白色篮球鞋,更是当年“潮男”的“标配”。苏童有篇小说叫《回力牌球鞋》,那些年少男们对“回力”狂热的追慕跃然纸上。我也不能免俗,拿到学徒工资的第二个月就去买了双“565”。这是一款高帮篮球鞋,鞋的内踝骨位置上,有块1934年设计的、圆形的回力商标压模图案,图案中是个肌肉发达拉弓箭的勇士,有中文回力和英文WARRIOR,WARRIOR就是勇士的意思,中文谐音回力, 寓意回天有力。
展览中有份上世纪50年代回力商标的调查表,从中可以看到“回力”跨越时空的“回天之力”:产品有561、562、565型篮球鞋,还有各款跑鞋、田径鞋、网球鞋等,1955年回力鞋已远销至荷兰、加拿大和一些亚非国家。565型篮球鞋,是专门为国家男子篮球队研发的。中国女排姑娘们第一次获得奥运会金牌时,穿的也是回力球鞋。回力鞋,是中国体育运动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也是几代人青春记忆的温馨符号。这些年,国内运动鞋市场被耐克、阿迪达斯等洋品牌占据很大份额。可谁曾料到,回力鞋竟会受到欧美潮人和好莱坞明星的追捧,价格高达50欧元,让人对“回力”的“回天之力”产生美丽的遐想……
展览中类似的档案记录的创新事例还很多,比如“华生”电扇、“佛手”味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来自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