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想起一个毕节干部
沈月明
  沈月明

  贵州七星关区4名留守儿童疑似服农药自杀的新闻令人异常揪心。媒体报道,这些最大仅13岁的孩子生前独自生活,父母音讯全无。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于我并不意外。死亡儿童所在的毕节地区我去过两次,那里的贫穷和部分父母亲情的冷漠只有到了当地才能了解和相信。

  由此也更加意识到本报发起的支助贵州纳雍县失依儿童公益活动的意义所在。所谓失依儿童,即失去生活依靠的贫困儿童。在当地山区,男子因挖煤等工伤死亡或失去劳动力的情况非常多,在此情况下,配偶一般会很快改嫁或出走,留下年幼儿童与祖辈生活,甚至独自谋生,由此身心健康都大受影响。七星关区4个兄弟姐妹即为典型的失依儿童。

  遗憾的是,在这起悲剧中,司法部门和基层政府均未发挥积极作用。去年底,四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对遭受不当监护的儿童有非常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必要时撤消监护人资格,予以临时安置等。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规在毕节的大山里依然沉睡。

  有人说七星关区是一个儿童被诅咒的地方。2012年冬,5名流浪儿童在垃圾箱里烤火致窒息死亡。当年毕节市市长陈昌旭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对这起事件的发生非常痛心,将立即对全市范围内的留守儿童进行逐一排查,采取切实帮扶措施。

  但很多法律的实施,很多政策的推行,在基层组织这一层面失灵了,失踪了。

  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的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切的关注。他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考察时说,如能看到真贫,从北京3个半小时的路程就值了!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他要求各级干部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去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说,插队的经历,让他对贫困群众有天然的感情,而干部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想起赴贵州毕节山区发放捐助物资时遇到的一个女干部。在这个偏僻的山区她的穿着打扮时尚光鲜,当大家满以为她要和我们一起进山走访失依儿童家庭时,她却以今天工作忙为由潇洒地退出了,留下的是志愿者们惊愕而失望的表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新闻
   第A04版:时政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记忆中的抗战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娱乐
   第A22版:文化/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家装专版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专版
轻慢事故原因,很危险
想起一个毕节干部
负心热敏纸
打掉“权力的傲慢”
“办公室的故事”
卖掉情怀之后怕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想起一个毕节干部 2015-06-12 2 2015年06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