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不断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让“任性”的权力大为收敛。可是,“权力的傲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遏制“权力的傲慢”,其实不仅指打消一个干部表面的倨傲和颐指气使,更在于引导和教育他们如何看待手中权力,如何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民服务。
也许有人觉得,自己所在的“清水衙门”“没权没势”,不存在官腔官调、官僚主义。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掉以轻心。盖个章,是行政权;出个文,是决策权;发个言,是话语权。切不可小看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手中权力,更应告诫自己要手握戒尺,真正做到用权为民。
防止“权力的傲慢”,还是要强调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权力的傲慢”是会传染的。当一定层级的领导在更高的领导面前遭遇这种“傲慢”,他会不会转过身,把这种傲慢显摆给下属?当傲慢遇见傲慢,心理和情绪又会发生怎样的微妙变化?认识一位老厅长,配有专车和司机,他除了上班工作用专车,周末上街或者走亲访友,他全都是和老伴一起乘坐公交车或者打车。这样的领导,让人心生敬意。记得有位学者曾告诫,做官要“四平”:平常心、平等观、平和相、平安念。推而延之,这“四平”可以作为对每个人的提醒。(刘成友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