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看电影的季节。
之前有北京电影节。排片表出来之后看得我各种心动。就也有个住在朝阳区的好朋友头天功课做到半夜,只是心一软,想说等第二天再上网一口气买买买,结果就真是不能差这一天半天,剩的都是边角料的位子,有两场还飞了,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不过伊好歹也算赶了个七七八八,不像我因为档期实在轧不出来奔不过去,只能在魔都听伊抱怨“都是对角线一样看过去”——是抱怨,也是得瑟吧。
我不是特别着急的原因,也因为隔一个月就是阿拉的主场了——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小盆友抢了《机械姬》,还要去看北欧还是西亚的什么艺术片——前者太新、后者太困,都被我谢绝了。不晓得是因为上班吃力还是晚饭容易吃太饱,我现在看电影特别容易打瞌铳,甚至《速度与激情》这么闹猛的都照打不误,不过事后和小伙伴们对答案,好像趟趟都没有错过什么要紧的东西——或曰:我的瞌铳是检验剧情必要与否的试金石。还有一次被富二代车到江桥看《星际穿越》,第三排的IMAX,脑袋从左到右晃了五分钟就晕了,后来特地去没有IMAX的上海影城精神抖擞地二刷,发现第一遍时的瞌铳也不晓得打到哪里去了,剧情完全清清爽爽嘛。
再说回到今年的上海电影节,明确排上计划的只有三部:
刚刚看了《上海快车》,这是第一次看玛琳·黛德莲主演的片子。电影史上这样著名的老片子,读书和刚刚工作的时候追了好多。现在零星地补一点,竟也有后发的好处——“蓝天使”在车上车下举手投足拗的造型,年纪轻的时候一定看不懂,现在么,不敢说懂,至少也晓得欣赏了。说到底,明星制时代的角儿,才是真正的大明星欸。现在是新社会了,就名字里有个馨啊予啊的,都可以是电影工作者。
另一部要看的,是4K的《美国往事》,也是纯怀旧的意思——当年不晓得是在安福路、永福路还是新光看的资料片,现在再看修过的,就好像自己也回厂重装了一样。早几年和几个艺文界的朋友(姓丁的好像都容易被爱称为丁大兴,姓金的……)混在一起攒电视剧的时候,剧情也是一路向它致敬过来的呢。
意外之喜是日本的《去看瀑布》。七个老阿姨和一个不靠谱的导游(一定是水瓶座)的山中迷路故事,拍得舒缓、干净。现在被电影公司带进市场霸占院线的都是打打杀杀的大片,一年之内可以炸了白宫两次,保卫地球N次,《去看瀑布》能露个小脸,多亏了电影节呢!
都说现在有节有日的往往是弱势群体——电影节出手拯救的,应该就是《去看瀑布》这样的诚意之作吧。电影应该有的不同的面相都被伊带出来了。谢谢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