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夕吃巧果
翟杰
  文/翟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为了“乞巧”,在这一天里,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风俗活动。在我们家乡,则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花样”。因“巧”和“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巧果,是一种油炸的小点心,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先将面皮切成一二寸多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成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这样,酥脆香甜的巧果就做好了。因为喜好和口味不同,巧果还有另外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的模子,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的花篮,或小猫、小鱼、莲子形状的巧果也就做好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小时候,每到七夕节,母亲总是要做巧果的。因为我们兄弟姐妹众多,母亲要一次性做很多面皮,一个个地切成小长条之后,再放到油锅里炸。事先,我们会在油锅旁边放一个大大的盆子,以便能让刚出锅的巧果有安身之处。我们兄弟姐妹根据自己不同的口味,选择放芝麻还是放糖。每个孩子都来不及洗手,捏起一片就往嘴里送。现在想来,那滋味仿佛就在嘴边。

  如今,七夕节还没到,超市的柜台上就摆满了各式各样、各种口味的巧果。我倒觉得,吃巧果,更多的是为了吃个“巧”,吃个好心情,吃个全家齐动手的节日气氛。若上街一买,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大购网专版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中国新闻
   第A17版:中国新闻
   第A18版:战后70年反思录⑤德日篇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新民资讯
   第A22版:资讯/市场之窗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吃遍中国
   第B14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地图
   第B16版:专版/好吃周刊
开水白菜
米饭这样炒,好吃得不得了!
七夕吃巧果
扫一扫
广告
新民晚报好吃周刊/美食物语B11七夕吃巧果 2015-08-20 2 2015年08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