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融会贯通能力
童磊强调,从学科学习而言,除了知识的积累,家长应该关注孩子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关注孩子是否有能力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卢湾一中心小学每月有一次“月乐”活动,比如古诗词不再是背背默默,而是鼓励孩子用画笔画出对古诗词的理解,在童磊看来,画面比分数更能体现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在童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还有可能获得“特殊待遇”,就拿默写来说,由于学前基础不同,有的孩子轻松完成默写,有的孩子怎么努力,就是记不住生词该怎么写,童磊便允许他在默写时翻书查找,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赶上大部队,找到自信。
家长避免从众心理
如今,社交媒体发达,家长们都热衷于通过微信群等媒体,交换育儿心得。童磊提醒,交流固然重要,但一定要避免因为信息爆炸带来的从众心理,将孩子和这个比,和那个比,甚至为孩子设立过高目标。她曾教过不少天资聪颖的孩子,有的正是因为父母单一的目标设定,随着年级增高而产生心理负担。有一个男孩,在一年级家访时,家长就觉得,“孩子将来一定会当上大队长”,男孩也确实一路优秀地成长起来。不料,却在一次校外英语考试中失利后吵着不愿意回家,情绪波动很大。童磊一番心理疏导后,男孩吐露心声,“我希望爸爸妈妈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孩子。”还有一个女孩,成绩优秀,但是有些坐不住,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会撒谎,逃避妈妈课外布置的作业。在和家长的交流中,童磊提醒,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了分数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任何一个部分的缺损,都有可能让再高的分数变得意义不大。
“家长要舍得花时间,发现孩子成长中一个个转折点。”童磊说,陪伴不等于陪读。陪读意味着监督、管制、代替,陪伴则需要父母学会旁观,发现孩子什么时候该鼓劲,什么时候要敲警钟,发现孩子需要什么,再施以援手,为每个不同的孩子找到不同的发展路径。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