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益竟以亿计
2015年5月,湖北省蕲春县公安局破获了一起特大有偿删帖案,涉案的一家网络公关公司通过“层层转包”的方式将删帖的任务交给“删帖中介”,再分包给“管理员”帮助删帖,“管理员”要么是网站的管理人员、网络论坛的版主,要么是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黑客。删帖之后,删帖中介与“管理员”一般按照二八分成。
就是在这样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链上,不仅有大学生、教师、医生、网络编辑,还有公务员甚至警察,而主要客户则包括政府官员、知名企业和明星等。其中,一名26岁从事删帖业务的犯罪嫌疑人4年净赚78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自曝全国每年删帖产业的收益竟然数以亿计,从业人员数以万计。
覆盖地域广、参与人数多、涉案金额大,这起近2000人涉案,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的大案既是本次专项行动当中的一个突出成果,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为的泛滥成灾——打击治理刻不容缓。
随着专项行动的逐渐展开,在短短的半年多时间里,一系列涉嫌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大案要案被查处,其中包括: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涉敲诈勒索案,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凤凰网编辑邱某有偿删帖案,在一年内因替人删帖受贿11.8万元;中国国情监察网冒充中央纪委敲诈勒索案,涉案诈骗钱财219万元;深圳宝安警方破获有偿删帖案,通过注册网站有偿删帖,短期内实施犯罪活动20多次,进行非法牟利等等。
“一系列大案要案的破获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为形成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有效地遏制了这一违法违规行为的泛滥。”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
既打老虎也拍苍蝇
除了这些集中查处的大案要案,在广大网民、普通群众的主动监督、举报下,一场针对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打击风暴席卷互联网。
来自国家网信办的数据显示,在整个专项行动过程中,各级网信部门对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转交的1100余条有效举报线索及时进行整理和处置。
根据专项整治工作协调组办公室的统计,半年之内,近300家违法违规网站被分批依法关闭;115万余个违法违规社交网络账号被依法处置;900余万条涉嫌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的违法和不良信息被清理删除;百度、360等搜索引擎按照专项整治协调组办公室要求清理屏蔽搜索关键词、联想词9737个,清理涉网络敲诈和招揽有偿删帖的信息、相关网页链接300余万条。
除此之外,各级网信部门还对包括“中国经济网”“中国青年网”“110法律咨询网”“快乐生活网”“健康网”“大象网”等在内的136家存在“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突出问题的网站进行了约谈。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治理态度和打击力度,让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行为几乎无处遁形。
网络空间干净多了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迎驾集团董事局主席倪永培对此有深刻的感受,他说,“自从国家开展‘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以来,企业遇到的网络敲诈比前几年减少了90%,网络空间干净多了。”
据协调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专项整治的结束,国家网信办正在对专项整治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成功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对整治不力、效果不佳的进行“回炉返工”并严肃问责。在专项整治结束后,相关工作将常态化开展,建立并实施九项长效机制,以不断巩固和深化专项整治工作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