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飞机延误”手册
高兴
  高兴

  田汉与聂耳压根不会想到,他们当年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在80年后的某天,居然会在曼谷机场的候机大厅里,被一群因为飞机延误数小时而与机场发生摩擦的中国乘客群情激昂地唱响。

  飞机延误,天天在全世界发生。可印象中,中国乘客最近几年因为飞机延误与机场或航空公司发生过激行为的事件,时有耳闻。

  我归纳起来,觉得可能有这么几点原因:一是外出商务、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飞机延误的比例即使不变,数量上肯定会增加;二是乘客对航空业基本运营情况与一些惯例了解不够;三是移动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发达,容易使小事变大;四是乘客过度维权;五是在国外还可能碰到语言沟通障碍引起的误会。

  那么,碰到飞机延误该怎么办?首先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认识是,在碰到飞机延误时,航空公司与机场得不到任何利益,从内心来说,他们其实比乘客还要急。二,多听多看机场的公共信息。登机口或者柜台的工作人员也要听上面指令,他们得到的消息通常只比乘客早半分钟,所以各种质疑工作人员的行为毫无意义,只能起反作用。三,真要维权,先要了解基本规则,比如多少时间算延误,应该赔多少,就是所谓的“据理”,如果这些信息在现场不能获得时,保留好证据,事后再索赔。四,一涌而上七嘴八舌的沟通方式不可取,选择代表更有可能解决问题。

  我曾经碰到过两次飞机长时间延误,最严重的一次在美国。我本来转一次机便可到达目的地,最后坐了四次飞机,比预定时间晚了17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那一晚上,有两百多名乘客和我一样,几乎没有睡觉。但令人惊异的是,没有一个人与航空公司争吵。

  那次旅行,我最后获得了两家航空公司总共300多美元的机票抵用券作为赔偿,其中一家航空公司的赔偿还是自动获得的,且是在我还没抵达目的地时,就已经收到了……

  其实,“飞机延误”手册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始终保持好心情。飞机延误这种事情,根本是急不来的。心情的好坏是一段旅途是否美好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阳光天地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专版
教师职称改革如何更公平
“飞机延误”手册
南京宝马案回应质疑应更有力
意外的结局
不抓老鼠的猫
涨价不该是笔糊涂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飞机延误”手册 2015-09-08 2 2015年09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