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市民15分钟内就能到达的家门口的文化生活综合服务点。市文广局、市群艺馆理论上可以指导社区文化工作,但在行政上和财政上,这两家市级相关部门却无力“约束”社区———因为它们是归属各区县管理的。“巡查组”暗访只是第一步,他们形成的工作报告分为“亮点”和“问题”两部分,抄送给各区县分管副区长和文化部门,形成了“协调机制”和“管理机制”,才最终让没空调的地方装上了4个电扇。
一个月汇总报告一次的“巡查组”还是“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工作”重要的三股力量之一。其余,一股是2年评审一次的专家队伍,另一股是半年评审一次的“市民寻访团”,他们的主题是“市民满意度调查”。这三股力量,汇成了上海独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市民势力”在其中占三分之二。
说得精准些,包括彭锦昌在内的这批巡查员更像是社区活动的志愿者———一个月里多次往返十几个点,“潜伏”其间,还不能被发现。他们有着市民的体验,又代表第三方监督着公共文化服务的品质。让我们向巡查员们竖起大拇指!遗憾的是,不能配照。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