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正品”,就是完全符合质量标准并能提供质量保障的产品,与其相对应是“次品”、“假货”。可以说,我国的质量体系健全之路正是伴随着各行业“正品化”的进程而日臻完善的。“正品”本就是在其他成熟行业司空见惯的,但在汽车配件及服务行业,“正品化”却姗姗来迟;而假冒伪劣产品却肆掠横行、屡禁不止,许多“黑汽修”“假产品”雨后春笋般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少行业的知名品牌企业纷纷中招,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严重的是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年来,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迎来发展机遇,市场规模超过4500亿元,成为拉动汽车内需的重要增长点。上至汽车售出之后的维修、保养、服务,下到汽车零配件、汽车用品等,汽车服务业市场空间庞大。正是由于市场“蛋糕”太过诱人,导致汽车后市场“乱象”从生,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
“乱象”肆掠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后市场初期发展过于迅速,行业标准与法制不够健全,造成了市场的监管空白。由于中国的汽车后市场门槛较低,不少中小企业采取粗放型经营模式,为了快速获得利润,冒用其他“品牌”进行违规销售。
另外,部分消费者由于贪图便宜,侥幸心理作祟购买了“傍名牌”的产品,也给假冒伪劣产品提供了很大的生存空间。更有一部分消费者由于自身法律意识的缺失,虽然购买假冒伪劣产品自身的权益受到极大的损害,却没有采取正当的法律手段进行自我维护,给造假者提供了便利。
随着“轮子上的时代”到来,后汽车时代对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大量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生产、使用,不仅让汽车配件市场很难走上健康道路,更威胁到涉事车主以及公共交通安全,绝对不能允许让其再继续下去,必须予以杜绝。
首先,汽配市场务必加强自我约束。而相关监管部门,更要加强外部监督,既要加强配件产品标准化的制定,加强厂家的生产监督,树立企业的品牌信誉度,保障消费者购买到正宗产品。而对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配件的厂家,必须坚决打击,让其承担与其违法行为相当的责任,决不能姑息养奸。 李永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