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旧时有诗四句夸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长久以来,这四个经典时刻一直是老百姓公认的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刻。可是到了21世纪,其中的“他乡遇故知”好像变得很寻常,因为出门旅游在“他乡”时,几乎每次都会“巧”遇到“故知”!
记得旅游中第一次在“他乡”遇“故知”,已经有好几年了,当时我着实非常惊喜和激动了一次。那是导游带我们去某景区附近一家珠宝店,营业员告诉我们,他们的老板因为是上海市徐汇区的知青,所以当听说我们这些徐汇区的游客老乡来他店里时,特别兴奋,提前结束了和客商的谈判,正往店里赶,五分钟内一定到达。
于是几位营业员小姐把我们一车人安排到一个装潢非常考究的接待室,先每人一杯热茶,再热情介绍他们公司的历史、实力、背景、货真价实的珠宝,以及老板的坎坷人生和发家史。不到十分钟,老板真的风尘仆仆赶来了——50多岁年纪,稀疏白发和微微谢顶加上恰到好处的笑脸,真是一位饱经沧桑的知青!
老板用闽南话夹上海话说“阿拉是住勒徐家汇土三湾”,又非常逼真地说出了他家附近的天主教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等,一下子拉近的距离使我忍不住想要和他“互动”。老板在这番自我介绍后,马上宣布他今天将命令营业员,向所有住在上海徐家汇的老乡以原价一折的优惠价供应店中的珠宝玉器,而且他再把其中的一件在一折基础上再打一折!一下子“驴友”们都涌到柜台挑选自己中意的首饰和挂件了。当然老板也没有食言,他亲自陪同一位女士用200元买下了原标价为20000元的珍珠项链!
几个月后,我参加单位组织的职工休养团。按惯例,要去景点附近购物,出乎意料的是这次居然在茶叶店里碰到了曾经居住在闵行区的老板——又一次“他乡遇故知”啊!因为我们单位在闵行区,所以一切和我上次碰到的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巧合和逼真,而且给我们“上海老乡”的优惠幅度也出奇地大。不过,我已经看出好像似曾相识,乃一个脚本所为!后来又碰到了第三次、第四次……第N次。
当然,这样在“他乡”老是“遇故知”,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幸事”,可能所有跟团游驴友们都经历过碰到过,甚至被“照顾”“优惠”过,而回家后却往往是懊恼和后悔的多,因为那些大幅“优惠”“折扣”的商品,常常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所以我想,既然“他乡”老是“遇故知”,那“他乡遇故知”就不能和一生中难得的幸福时刻“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齐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