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宅在家里,又体会了一回空城的畅快。中心城区的高架路或是主干道,居然车辆寥落,一不留神就会幸福地超速,视野里天空地阔,顿时有了身居大城的舒坦;一些原本因为路边占道乱设摊乱停车,行人、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挤作一团而经常伴生路怒症、冒冷汗的小马路,突然空荡、幽静下来,让人目有余光、心有余暇,可以听到梧桐叶落地的声响,嗅进桂花香,看透沧桑老街的初始模样——一句话,因为放空,我们才有机会,感受城市的陌生疏离,看到与平时习惯截然不同的另一面。
空城,当然不是真的。七天长假,上海来了800多万游客,出入市境的汽车有400多万辆之多,举办的大型活动据说有200多场,光是上万人规模的就有75场;外滩人多时有10万之巨,城隍庙还是摩肩接踵,南京路照例乌泱乌泱,世纪公园里放烟火的时候,周遭马路上挤满行人与汽车,世博场地上才举办两届的简单生活节已俨然成了年轻人扎堆的国庆文化新品牌……凡此种种,足以让这座曾发生过惨剧的城市的管理者殚精竭虑,但对于大城里的普通市民如我,只要不是主动钻进各种堵点去“望野眼”、“轧闹忙”,也能享受日常秩序里的“空城”,别人自热闹他的,两下相安,各有空间,这也是大城的美好。
这个长假,不知道多数香港人是会因“空城”而终于能够放松享受,还是焦虑神伤:奢侈品店前门可罗雀,备足货物的商店纷纷打出“清货”旗号招徕顾客,从旅游产业到小商贩,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恐怕都要锐减一大块。与此同时,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挤向日本,人人拿着超长的购物单,从奢侈品到日常用具,一样样买到商店一空。国内媒体两相对照,网络上更是一片对香港人的嘲讽挖苦和幸灾乐祸反应:怎么样,看不上大陆游客、抗议我们买买买的行动见了效,更受伤的,还是你们的香港吧?
而挤在日本的中国客,除了吵吵嚷嚷买买买外,还是会有“负面”新闻时时传来,比如一对“上海夫妻”殴打日本店员,一段不属实的“中国老人日本碰瓷”。联系之前的大闹泰国机场,以及刚因凌虐他人被美国法官判了终身监禁的两名女留学生等等新闻,可以断定,我们是到了一个“奇事年年有,今朝特别多”的时期。从世界各地传回来的中国游客不文明言行录,暴发户式的浮华游览与消费态度造就的整体印象,积极地看,算是全世界一齐来帮我们做着国民文明素养的培训。丢脸只是暂时,因为有能力且很起劲地离开本地、“走出去”的国民愈多,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与世界接轨”应该愈容易,国民见多识广之后,很难拿不入流的货色去糊弄他,戒除任性嚣张、更有规则、法律意识的时代也当会更快些到来。
上海人算是国人中最喜欢向外走的一群。这个长假,朋友圈里晒出的国庆度假照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地。但对于文明素质低于自身的外人的进入,影响到了城市秩序、生活便利,则一直有些耿耿。看香港的“黄金周”景象,或许是种提醒。大城乃至大国,不能有颗浅小玻璃心,有大爱,才撑得起大发展,铸得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