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在伦敦采用簿记建档方式,成功发行了5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期限1年,票面利率3.1%。这是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在中国以外地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央行票据。央行认为,此举不仅有利于丰富离岸市场高信用等级的人民币金融产品,也有利于深化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
在这座不大的城中之城,汇聚了国际金融中心最繁忙的交易: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日均外汇交易占据全世界四成的份额;是最大的国际银行贷款来源之一,提供的跨国贷款居全球之首;是占据世界约一半份额的最大OTC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坐拥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保险市场以及证券交易所和黄金市场;财富500强公司欧洲总部、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办事处、世界顶级律师事务所云集……这里,也不只是仅次于香港的第二大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伦敦金融城有雄心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有一种“老”,并不是面对社会更新背负的包袱,而是顺应时代潮流传承的财富。
距离伦敦金融城不到12个小时飞行距离之地,上海这个年轻的国际金融中心正在丰满它的羽翼。20年间,积跬步,致千里,高楼拔地而起,金融机构集聚。超过30万金融人才,每天在黄浦江畔的金融之城挥洒汗水,奉献才智,论数量已与伦敦金融城相当。有一种“新”,是肩负国家开放使命,放眼世界锐意进取。
伦敦和上海双城,各有所长。上海可以向伦敦学习什么?伦敦金融城的管理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给出中肯建议:“在上海,每个人都向我介绍他们很漂亮的办公室,但成功的商业中心绝不只是高楼这样的硬环境,更需要建设的是软环境。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软环境,就能吸引人才,有了人才,才能走向成功。”
老骥不伏枥,新驹疾奋蹄。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人民币走向国际是大势所趋,上海这座金融之城的今天,是一片“希望的田野”;明天,更值得期待。
首席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