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以前,彼得·布鲁克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直到那一年,布鲁克带着他的经典作品《情人的衣服》首次来到中国,众多带着朝圣心理的戏剧学院师生以及抱着好奇心理的观众,才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这位戏剧大师的舞台魅力。
与当年探讨婚姻与人性的《情人的衣服》相比,《惊奇的山谷》的主题和故事显得更具探索性,台词和场景也都充满诗意和想象力。该剧讲述了拥有超乎寻常记忆力的报社记者萨米,被发现以后对“大脑迷宫”的探索,甚至加入了展示大脑无限可能的“魔术秀”……在这部作品中,彼得·布鲁克再次聚焦人类神秘未知的大脑与自我,用超乎寻常的视角,提供给观众强烈的共鸣和非同寻常的惊喜,“我们将进入新的未知领域,用音乐、色彩、味觉、图像、记忆探索那些活在紧张狂妄的隐秘生活中的人们,让他们瞬间穿越往返于天堂与地狱。我们将探索大脑的山川与河谷,当我们的双脚稳固地踏在大地上前行,每一步都将带领我们进入未知世界”。
也是因为这样,《惊奇的山谷》将最大限度地唤醒观众的想象力,体验大脑赋予人类的无限可能:脑海中的画面,可以帮助人记住数字和音符;而排列整齐的单词也能变成具象的路标,在大脑中轻松背诵……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看似夸张的记忆力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原型。萨米一角的灵感,源于俄罗斯记忆超人所罗门·舍雷舍夫斯基。这位记忆专家记住一张包含20个数字的表,只需要三四十秒钟;包含50个数字,两到三分钟。和剧中表现的一样,所罗门还具备丰富的联觉,让他听一段每秒30个周期、强度100分贝的声音,他能陆续“看”到银色、红色、橙色等。
当年,《情人的衣服》收获了难得一见的口碑,但也给后知后觉的粉丝留下了遗憾,很多人都被拒在了门外。自此之后,大师作品何时再度来沪便成了戏剧迷的一个盼头,尤其是当今年乌镇戏剧节宣布邀请到彼得·布鲁克担任名誉主席时,上海观众终于迎来了一丝曙光。
在乌镇演出之后,《惊奇的山谷》将于11月7日和8日在上海大剧院中剧场连演两场,为配合艺术节的整体票务工作,这两场演出将于近日开票。
《惊奇的山谷》由彼得·布鲁克和他多年的搭档玛丽·赫莲娜·艾斯蒂安娜联合编剧导演,于去年4月29日在巴黎北方剧院首演,随后更前往荷兰、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瑞士、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好评如潮。11月7日和8日在上海大剧院的演出,将是《惊奇的山谷》在中国内地的收官站。整个演出的班底也都是与彼得·布鲁克多年默契合作的,现场伴奏之一是曾与彼得·布鲁克合作《摩诃波罗多》日本实验打击乐手土取利行,主演凯瑟琳·亨特、马塞洛·玛尼和布鲁斯·麦尔斯也都是巴黎北方剧院的知名演员。 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