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冯晖中一句中文不会从纽约跑来上海创业。12年后的今天,全国5万辆出租车上滚动播放的公益广告里,他戴着鸭舌帽和明星们一起呼吁无偿献血,3年内吸引了京沪两地13万人次表达献血意愿。“时间会改变一切”,冯晖中说,“而我所做的就是想办法坚持”。
命运的“风口”
白T恤、敞开的休闲西装、牛仔裤,递给记者一瓶水后冯晖中就舒展四肢靠在了沙发上,“你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记者环顾四周,整个办公室堪称“简朴”,没有软装,没有任何气派、时髦的陈设,一张女孩的相片没用相框就直接贴在了墙上。“那就从你的童年开始吧。”
“我8岁就开始打工了,尽管在美国那是非法的。”冯晖中陷入回忆。上世纪60年代,香港社会动荡频发,下层百姓住在窄小的笼屋里苦熬度日。1966年,难以为继的冯家举债来到纽约布鲁克林。为还清欠款,全家人都在亲戚的中餐馆打工。“哥哥们做服务生,我站在小板凳上洗盘子,每天几小时,一周赚5美金。”
几年后,冯家还清债务并小有积蓄。1969年,冯晖中的父亲倾尽所有开出一家制衣作坊,专为设计师代加工成衣。此后生意逐渐扩大,冯父为此购入大批地皮。“我父亲只是想省钱,买下地就不用交租了。”冯晖中介绍,上世纪70年代,曼哈顿下西、下东区移民聚集,唐人街是贫民窟,当时冯家在苏豪区(SOHO)的物业仅租1美元/平方英尺。时隔四十年,苏豪区、翠贝卡区(Tribeca)在全美都炙手可热。“1997年Old Navy入驻苏豪区,当时租金已涨到75美元/平方英尺。而现在,整条街没有低于200的标价。”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不断有朋友需要场地开公司,冯晖中着手改造家族物业。冯家于是渐向投资发展,投资项目从消费品、电影到“那时候谁都还不知道是什么”的互联网无所不包。2000年,冯晖中的创业公司孵化器“铸铁伙伴”在纽约苏豪区一栋铸铁风格建筑里正式成立……
回首往事,冯晖中不断感叹“很幸运”。一次又一次,冯家占据行业增长的“风口”。“制造业没落之时我父亲已买入了地产,地产增长空间渐小前,我们又已转向新兴产业投资。”冯晖中告诉记者,自己一家只是跟随命运的脚步,从未试图预测“下一个风口”。
香港人在纽约
“从小我就质疑父母为何只满足于做代工,为何不自己设计、经销,在各环节都获利?”冯晖中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产业都被犹太人占据,父母回答他身为华人“肤色不对”。犹太人不会教华裔做服装生意,在他们看来,华人经营餐厅、洗衣房就够了。
少年冯晖中为此忿忿不平:“我说英语,在这长大,跟美国人打交道很顺畅,除了是华裔,我自己也相当‘美国’。凭什么我就不能做?”
1982年,24岁的冯晖中涉足服装生意,他知道,实现想法的机会来了。“我那时就天天跟爸妈念,我要做,我一定要做。”冯晖中的自信并非盲目乐观,13岁开始“小打小闹”做生意、高中毕业就正式“出道”的他,彼时已在汽车、餐饮行业积攒了几年生意经。最终,父母拗不过冯晖中,给了他必要的经济支持。华人原创服装品牌Milanese就此诞生。
知易行难,冯晖中很快体会到什么叫“封闭性行业”。衣服做出来,却找不到愿意销售的店铺。没有人敢尝试一个陌生品牌,既怕卖不掉,又怕该供货时“掉链子”。整整两年,八个季度,销售业绩为零。他仍然记得当年新品展示会的情景,“买手们说,你们品牌真棒,颜色对,款式也对,我逛逛就来下单。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就在冯晖中苦熬之际,著名的布鲁明戴尔百货公司(Bloomingdale's)竟下了第一个订单。“我向他们承诺,如果不好卖可全退,当时这样承诺的人并不多,我抓住了机会。”布鲁明戴尔下单后,一周之内,Milanese所有存货被闻讯赶来的买手抢空,一年不到,公司业绩成倍增长。冯家就此打入美国服装业,不再只“为他人作嫁衣裳”。
四年磨一剑
1998年,冯晖中带女儿去拉斯维加斯度假,他们乘坐的出租车上有一块屏幕,播放当地各类演出节目。“我女儿看得手舞足蹈,不想几分钟就黑屏了。”以后的几年里,冯晖中对此念念不忘。他分析,在出租车这样的封闭空间里装屏幕主意虽好,仅凭DVD却无法栓住观众,“连电视大屏幕都做不到,小屏幕必须有更多互动”。
冯晖中跑去了解纽约出租车市场,却发现很多出租车都私人所有,数目太多,难以全部顾及。2002年,一个在天津有出租车生意的亲戚告诉他,中国某些大型租车公司能掌握几千辆车,冯晖中心动了。不顾家人反对,年过四旬、连家乡话粤语都不会说的“香蕉人”Micky Fung来到了上海。
那一年,中国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久,上海GDP连续11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人均GDP则突破4900美元。冯晖中忆起当时眼中的上海,“就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纽约,人们涌进都市。城市化的进程开始了。”
来到上海的冯晖中却发现给自己出了个难题。为找到适应出租车内的震动、温度并耐得住乘客“指指点点”的数码设备,他遍访中国、英国、澳大利亚各地无果,最终只得自行研发。“我本意想做传媒,却发现不得不先做IT。”
冯晖中告诉记者,触动传媒的专利由中国人研发,设备由中国人生产。直到2006年,整整四年时间,第一个合用的产品方才问世。在此期间,冯晖中花光了预期资金,卖掉了心爱的跑车,他一字一顿地说:“我就是这个脾气,一旦开始就不带停!”
让电梯下去
2008年,公司尚处于亏损状态,冯晖中团队就建立了“触动心灵”公益品牌。
据触动传媒企业社会责任部负责人罗剑介绍,7年来,“触动心灵”公益活动逐渐形成四大板块,社会公众习惯引导、关爱儿童、环境保护和白领健康。“最早我们做的项目有募资建图书馆、环保袋创意比赛、给贫困地区儿童‘多背一公斤’学习用品等,后来还有‘还我健健操’,提示白领关注健康的,近期在做的一个项目叫‘约会宝贝’,倡议在职妈妈多陪孩子。”据不完全统计,曾经报名参与“触动心灵”线下活动的乘客有上万人,而关注人数则超过30万。
“我很喜欢著名影星凯文·史派西的一句话,我们在上行,到达目的地时,不要忘了让电梯下去,下面还有人。”有此觉悟的冯晖中曾是标准阔少作风,爱华服、豪车,争强好胜。父亲跟冯晖中“算账”:朋友处境不好,会问你借钱,朋友处境好,可能会请你吃饭,你选哪个?冯晖中从此不再攀比。为了创业,冯晖中卖掉豪车;为了环保,他改骑电瓶车上下班。他说自己还有一百多条牛仔裤在衣柜里,但“现在觉得,其实穿不了几条”。
谈到成功,冯晖中表示还差得远,因为自己帮助的人还不够多。他感叹助人之乐用钱买不来。“我带女儿去贫困地区送东西。当地小孩不知道吃巧克力前要先剥开包装,一脸疑惑。我女儿剥好放进对方嘴里,他们说这是什么?真好吃啊!他们笑了,我们也笑了。”
回顾往昔,冯晖中自言深受父母影响。“我们为什么有钱?因为幸运。为什么幸运?我父母相信,一定是我家祖先总帮别人。”而说到无偿献血,他却表示父母恐惧“放血”是老观念。
冯晖中认为,人皆有恻隐之心,只因平时深陷自己的生活,看不到有人正在受苦,也不知道有何助人的途径。“以前我只懂捐钱,现在有了平台,我可以用钱去做实事,”冯晖中设想,当人们拎着购物袋坐上出租车时,屏幕上讲述的故事能激发大众的善心,屏幕上提供的办法则给出参与途径。“中国人比较含蓄,不善表达对他人的感情,包括同情心。改变需要时间,我愿促成这种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