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盖世太保枪口下一个中国女人的伟大营救(下)
罗屿
  ◆ 罗屿

  当年6月9日,午夜12点,钱秀玲和丈夫正在熟睡,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只见门口停着一辆破旧的雪铁龙甲壳虫轿车,来访的,是三个风尘仆仆的青年。他们对钱秀玲夫妇说明来意,并解释了96名人质被关押的来龙去脉。

  面对三个年轻人的哀求,怀有五个月身孕的钱秀玲表示,“必须去跑一趟,否则,良心会永远不安。”

  于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夜,一辆破旧的雪铁龙载着钱秀玲一行四人,行驶在坑洼不平的茅草道上。汽车在路上坏了3次,摸黑修了3次,第二天清晨5点,他们到达布鲁塞尔。

  之后的故事就是,行将被解职的法肯豪森对钱秀玲说出了那句“会利用手中最后权力,拯救那些无辜生命”的承诺。法肯豪森确实没有食言——钱秀玲几天后获悉,96名人质没有被处死,全部被押往德国集中营。

  但法肯豪森的命运,却远远不是解职那么简单。

  很早就认清希特勒将给德国带来毁灭的法肯豪森,其实一直是反希特勒秘密组织成员,他所在的塞内弗城堡由于远离柏林,也是众多反希特勒将士密谈的地点。1944年6月9日,也就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反希特勒组织成员认为,必须尽快除掉那个疯子,使德国少受损失。

  遗憾的是,他们的暗杀计划,最终失败了。

  作为计划策划人,等待法肯豪森的,是希特勒疯狂的报复。

  1944年7月29日,法肯豪森以被召回柏林参加军事会议为名遭到逮捕,他的秘书当天自杀,而他则被关进集中营,受尽折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被法肯豪森赦免死刑的大批比利时反战人士和平民,均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法肯豪森却仍被关押,只是,此时他的罪名不再是背叛希特勒、参加谋杀希特勒秘密组织,而是战败德国的将军,是纳粹德国侵略欧洲的高级战犯。

  在被关押期间,法肯豪森家中房屋被炸,家产化为灰烬。他自己患上严重心脏病,日日与死神相伴。他的妻子在1945年5月的一天,在朋友家附近散步时,被一名美国士兵打折腿,截了肢。当妻子来狱中探望重病缠身的法肯豪森时,两人看着对方的样子,忍不住相对而泣。而妻子最终也因心力交瘁,先法肯豪森而去。

  1948年3月21日,辗转了德、英、法、荷等多所监狱的法肯豪森,以头号战犯身份,被押到布鲁塞尔,接受比利时军事法庭审判。

  钱秀玲从报上看到消息,她辗转获得探监机会,当见到这位曾给自己无数帮助的老将军时,她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

  钱秀玲做了一个决定,就像当年营救那些反战志士一样,她要营救法肯豪森。

  于是,她奔走呼号,开记者招待会,发表文章,找当年被营救过的人联合签名……

  张雅文曾在一张1948年的比利时报纸上,查到钱秀玲发表的文章,文中写道:“如果说,我在二战期间为比利时人民做了一点事情,因此而得到政府授予的国家勋章,受到比利时人民的爱戴。我要告诉大家,这是我努力的结果,但这个结果恰恰是法肯豪森将军给的!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做出极大努力的结果……我将永远对他怀着十分的感激和尊敬,即使在审判他的法庭上,我也要说出这一切!”

  钱秀玲的营救行动,在比利时上下引起轩然大波,有人骂她丑恶虚伪,有人则说她是假英雄——二战后,钱秀玲被比利时人奉为救命恩人,称她是“圣母玛丽亚”,是“比利时的母亲”。因此她孤注一掷的营救行动,几乎是将自己所有名誉置之不顾。

  张雅文曾问钱秀玲,就不怕被人说作亲纳粹分子?老人回答得很干脆,她说:“NO!因为法肯豪森是一位讲人道、讲友谊、富有正义感的人。他应当得到公正对待。”

  1951年1月27日,比利时军事法庭对法肯豪森进行最后一次开庭审判。之前56次开庭,所有证言都对他不利。这次,钱秀玲以证人身份出现在法庭上,她列举了找法肯豪森求情的人证和物证,并向法庭出示了当年被法肯豪森赦免死刑者的联名信,又请出数十名被营救的人质,当场出庭作证……她呼吁法官:“要证实法肯豪森将军对比利时人民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公正地对待这位德国将军,从而做出公正判决……”

  1951年3月9日,法肯豪森等来了最后宣判,判处他强制劳动12年。半个月后,他却被告知,可以出狱。原来,比利时与德国关系缓和,他因此提前获释。另外,正是因为钱秀玲的奔走疾呼,也让他收获了一份爱情——比利时反战女英雄西西拉温特,得知法肯豪森的故事后,被他超越国家与民族的正义感深深打动,一心要嫁给他。1951年3月26日,73岁的法肯豪森,结束了6年零8个月的监牢生活,背负着历史所遗留的创伤,带着西西拉温特回到德国波恩,后搬到拿骚市。

  “一个人无法选择时代,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法肯豪森离开比利时前,钱秀玲最后一次看望他。两位好友拥抱惜别,自此再没见面。

  钱秀玲全家此后定居布鲁塞尔。她从事过化学研究,开过中国餐馆,还与华侨同胞共同捐款,创办比利时第一所中文学校,任第一任董事长。2008年8月1日,钱秀玲与世长辞,享年95岁。

  当年,张雅文之所以没有以纪实形式讲述钱秀玲与法肯豪森的故事,而是创作了小说《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年的采访,对法肯豪森了解还不够全面。

  为追寻这位将军的足迹,2014年夏天,张雅文再次独自上路,飞往法肯豪森人生最终的落脚地——德国边陲小城拿骚。

  在那里,她看到了法肯豪森与西西拉温特曾住过的黑褐色小楼,见到了与他有过交集的人,另外还拿到了法肯豪森晚年时所写的20万字的《战外回忆录》。

  在人们印象中,年老的法肯豪森很少与人交往,似乎再没有从战争的痛苦中走出。他如同一片秋后的落叶,无声地飘落在拿骚这座寂静小城,被世界遗忘。

  但他灰暗的晚年,也曾有过一抹晚霞般的光亮——1958年10月20日,法肯豪森八十岁生日,这天中午,忽然来了几位中国客人,捧着鲜花、蛋糕、勋带、勋章。他们是中国台湾驻德国外交人员,受蒋介石指派,专程为他祝寿,感谢他对中国抗战的帮助。

  老人连说谢谢,忍不住声音哽咽。

  但这样的快乐,对法肯豪森而言,稍纵即逝。更多时间,他都在痛苦的回忆与反思中度过。反思自己、反思国家、反思战争、反思人类。

  张雅文在其回忆录中看到了这样的话:“希特勒以人民的名义起誓,却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果誓言不再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而是带有犯罪的性质伤害了人民,那么,违背誓言去进行反抗,则成为一种道德的义务。”

  法肯豪森在回忆录中的种种观点,与他的行动形成映衬——无论营救比利时反战人士,抑或谋划刺杀希特勒。在张雅文看来,法肯豪森似乎在告诉人们,一个人无法选择时代,无法选择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1966年法肯豪森病逝,享年88岁。

  张雅文在离开拿骚前,特别前往法肯豪森长眠的墓园——一圈矮矮的树墙,围着一块粗糙的石墓碑,碑前栽着一盆盛开的玻璃翠花,墓碑上用德文刻着法肯豪森与西西拉温特的名字,以及他们出生与逝世的时间。

  张雅文站在墓碑前,深深鞠了一躬。

  那天,天空晴朗、无云、无风,亦无战火硝烟,天地间一片宁静,只有鸟儿飞过,留下一阵啁啾声。

  (本文参考张雅文《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张雅文《与魔鬼博弈》重庆出版社)

  摘自《小康》十月刊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电力专版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财经新闻
   第A23版:新民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名医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盖世太保枪口下一个中国女人的伟大营救(下)
将军是怎样炼成的
消失的蒋家巷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盖世太保枪口下一个中国女人的伟大营救(下) 2015-10-28 2 2015年10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