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音容(连载6)
尤太忠上将:身材魁梧,鼻大嘴阔,酷似京剧武生相
尤太忠将军运筹帷幄之际,必以三指捏额头。此时,无人敢近也。若举手压帽檐,意决心已下,无人可变也。若脱帽而起,必赴前沿指挥,如脱兔奔鹿,无人能挡也。若以三指摸腮,此仗胜局已定,其时将军心境极佳,人人皆可近,事事皆可办。
王近山中将:面如敷粉,举止斯文,乍见如“白面书生”
二野名将王近山将军,以善打硬仗、恶仗而勇冠三军,独树一帜。王近山将军,慈眉善目,面如敷粉,举止斯文。乍见如“白面书生”。然其性格暴烈,初识者皆莫能解。性之所至,虎狼莫能阻,刀斧莫能劫,鬼神莫能惊,雷霆莫能撼。故有“王疯子”之名震军旅,扬天下。
王近山将军善骑,常乘一枣红马,身着灰布军装,腰束牛皮腰带,战火硝烟中,一手挽缰、一手挥枪策马,英姿勃发,马蹄硔硔,飞奔而来,飞奔而去。其部属至今记忆犹新。
王近山将军,性急躁且刚烈,周围人皆畏之如虎。淮海战役中某日,将军午睡。数只麻雀于梁上啾啾,将军怒,卧床上举手枪射之。卫兵惊闻枪响,急至。见满屋羽毛飞扬,一雀仆地而亡,而视床上,将军安然,鼾声如雷。又某次战斗,部队缴获一架风琴。将军甚喜,搬来练习。苦学一周,或脚动手不动,或手动脚不动,终难成调。将军一怒之下,将风琴砸得稀巴烂。
孔庆德中将:身材颀长,圆脑小眼,行路步距阔大
孔庆德将军,身材颀长,圆脑小眼。行路如赶场,步距阔大,频率极快,常人所不及。年过八十,依然如故。1938年,美国驻华使馆武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曾由孔庆德将军率部护送过正太铁路封锁线。后,卡尔逊于其《中国的双星》一书中描写孔庆德将军道:“孔穿一套日本皮毛衣服,走起路来迈着豹子似的起伏滑步,他一路上真是顶呱呱的,能叫出营里每一个人的名字。”
孔庆德将军能言善辩。直话直说,常蕴深机,能屈能伸,时露锋芒。“文革”中,与造反派辩论,既能上纲上线,又能粗言俗语,人皆不敢与之对语。周恩来称孔庆德将军为“孔大炮”,将军于湖北又有“孔铁嘴”之名。
卢胜中将:圆脸大耳,眼角微斜,喜理平头,朴实无华
卢胜将军圆脸大耳,眼角微斜,喜理平头,朴实无华。1992年7月28日,余于福州采访将军,是时将军身穿圆领汗衫,手握芭蕉扇,足蹬黑布鞋,望之如一幅无量寿佛之古画。卢胜将军道德纯厚,草帽布衣,粗茶淡饭,吃无所求,穿亦无所求。初识者无不误为草头百姓也。
刘昌毅中将:眼斜嘴歪,满身弹痕,以军中“猛张飞”称
刘昌毅将军,湖北红安人,人称军中“猛张飞”。将军身经千余仗,历险百余次,头、脸、手、腿、腰、背、胯、臀,无一处无战创弹痕。将军晚年居广州,逢阴雨天,常旧疾复发,疼痛难忍,则毅然坐如钟,站如松,走如风,军人风度在康健者之上。人若搀扶,必遭痛骂。
孙毅中将:喜蓄短须,无官气,凡人呼之皆乐呵呵而应
孙毅将军红军时期即“蓄须”,据云为毛泽东所特许。1960年春,军委于北京三座门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入场,众将军鼓掌。毛泽东曰:“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继环顾一周,指孙毅将军曰:“你,姓孙!孙行者。”是日晚, 将军以诗记其事,云:宁暴三十年,东风已驰先。激励孙行者,奋勉更向前。
孙毅将军蓄银色短须,衣旧军装,穿解放鞋,无官气,喜串门。与左邻右舍,街坊老少,无分老少,亦可亲切攀谈。少儿常追其后,围其聚,将军乐呵呵而应之。孙毅将军与人交谈,或发言,演讲,答记者问,神态激昂,言辞铿锵。且以表情、手势助之,极富感染力。故有人曰:“听孙毅将军发言如同看将军表演。”
孙毅将军善用顺口溜表情达意,形象生动,风趣幽默。如论及忙乱现象,曰:“大步多跌,猛口多噎,不怕慢就怕站,事情一忙准出乱。”又如,某日大雪,无人扫,说后又扫不干净。将军曰:“雪后无人扫,说后才扫雪,各扫门前雪,扫后仍有雪,岂有此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