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5: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本版列表新闻
~~~——兼谈文艺研讨会为何收效甚微
~~~——兼谈文艺研讨会为何收效甚微
~~~——兼谈文艺研讨会为何收效甚微
     
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艺的“原子”
——兼谈文艺研讨会为何收效甚微
朱光
  ◆ 朱光

  在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举行当前,进剧场看戏,成为城中热事。中场休息时,应该谈点什么呢?当节目需要修改提升时,还会举行专家研讨会。研讨会上,听得一些作家谈观剧感受、舞台美术专家谈表演分寸,可能不如戏剧导演分析电影配乐来得清晰、明了,这是为什么呢?

  论及欣赏,面对文艺作品时尽管让情感奔流——无论是爱与憎,皆可尽兴表达。论及分析,面对文艺作品时必须首先校准其基本构成,亦即这一门类的“原子”是什么。在对“原子”有着统一认识的前提下,专家汇聚的研讨会,听起来才不会像是专业观众的情感奔流。 

  原子,一般情况下是指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单位。 

  文艺门类,广大。现采撷其中最喜闻乐见、广受追捧且误区最多的几个,逐一解析如下,有助于观众塑造观后感。 

  文学的“原子”是——字。对,在中文范畴里,指的就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古文中的“妻子”指的是今人概念中的“妻子”与“孩子”。一个字,就能成句。最简单的就是,别人问你行不行?你答:“行。”任何一首古诗,都能逐字解读,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说“连字成句”。所以,我们说,诗是文学的最高境界。 

  音乐的“原子”是——音符。对,就是五线谱上的一个个“小蝌蚪”。以古典主义的观点来看,单个的音符是“定音”,就算添上一些强弱、延长拍子或短成顿音,都不足以形成优美的“乐句”。但是,在现代派的眼里,休止符——亦即“沉默”,也是一种“音符”。音乐在所有艺术门类里,算是最为抽象的之一,难以用语言轻易名状。 

  影视的“原子”是——画面。镜头拍摄出来的一帧帧画面,若与肉眼看出去的世界移动速度一致,那就是一秒24帧。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接,形成了叙事或抒情的效果。这一效果,就是常说的“蒙太奇”——这个词语来自法语,建筑学领域,意为“构成、装配”。亦即,影视拍摄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装配”画面效果的好坏。 

  戏剧的“原子”是——场面。无论京昆越沪淮、相声乃至二人转等中国传统戏曲和曲艺,还是发源自古希腊的西方戏剧,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乃至各种秀,其最小单位,都是一个个场面。解释“场面”前,先解释一下“镜框式舞台”,它是“圈”起“场面”的“框”。 

  大部分现代大剧场的格局,就是台上唱戏,台下看戏。虽然不被允许,但是观众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要对着舞台拍照,照相机里会出现一个“取景框”。肉眼可见的镜框式舞台的“镜框”,就等于相机的“取景框”。在这个“镜框”里,同一个情境下发生的一个情节段落,就是场面。“情境”的意思是,主人公所处的特殊情况和境遇。例如,豫剧《焦裕禄》中,焦裕禄在全县民众饥寒交迫时,又逢风雪交加,到底是关上出县的大门,不让外人知道“自家的丑事”;还是打开大门,放民众一条寻觅生机的道路? 

  舞蹈的“原子”是——线条。无论是演员的身体,在静态下的线条,还是在动态下的线条——经常看到长发舞者甩头发,那其实也是在制造动态线条的方法之一。喜欢穿上舞得出“圆台面”的裙摆,也是身体线条的动态延伸。如今热衷的“反重力”动作,就是那些普通人在身处万有引力的情况下,做不出来的动作,也是为了制造“令人惊叹的线条”。

  …… 

  以上,是针对各门类文艺分析入门的第一块砖。从“文学”的字到句,从“音乐”的音符到乐句,从“影视”的画面到一组蒙太奇,从“戏剧”的场面到场,从“舞蹈”的线条到段落……不仅每一门艺术的“原子”不同,其“构成”、“装配”的方式,也是各异的。 

  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位“全能型分析选手”,那最有可能的是戏剧导演,尤其是话剧导演。首先,当然是因为戏剧本身,是一门高度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影视等各种艺术形式,用以叙事或抒情的舞台艺术。所以,要做话剧导演,必须精通各种艺术形式。其次,戏剧深究的,其实是以各种方式立体呈现——人。再者,戏剧要在有限的时空里,表现无限的人,就需要最大的想象力去“构成”、“装配”场面。这种构造力的难度,超越了文学、影视。仅举一例,“万马奔腾”写起来只需要四个字,拍摄影视的话,了不得找来几百匹马一起奔跑“撑满”银幕或荧屏。那么在舞台上呢?肯定不能找几百匹马,而且每一个导演都会有各自的呈现方式…… 

  这就是为何文艺研讨会有时候貌似“万马奔腾”,实则扬起的都是浮尘的道理。当剖析文艺作品时,拿着文学的“砖头”去丈量影视的“瓦片”,怎会对路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3版:“习马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互动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话题·动态
   第A14版: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特别报道/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中国商学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上海物业
   第B06版:个人理财/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上市公司/金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大数据分析
   第B12版:证券服务/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4版:金融城周报/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互联网金融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C08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C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10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C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
   第C12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13版:读者俱乐部
   第C14版:夜光杯
   第C15版:夜光杯
   第C16版:阅读/连载
文艺的“原子”
《港囧》“撞车”“夏洛” 难道没人知道“类型电影”吗?
人生传奇与剧作传奇的历史交汇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C05文艺的“原子” 2015-11-07 2 2015年11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