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人沈三白笔下,走出了一位《浮生六记》中的女子。她名陈芸,姑苏人氏,温婉而高雅,又极具男子之襟怀与才识。她擅诗,曾撰“秋侵人影痩,霜染菊花肥”而为沈三白所赞赏。在沈三白眼里,她打扮得体而质朴,其衣“通体素淡,绣制精巧”,且“皆自为之”,沈三白万分感叹说:“我今方知,陈之慧心实不仅在笔墨中也!”
陈芸大沈三白十个月,两人自幼以姊弟相呼,而后决定厮守一生矣。在他们婚后,陈芸识大体,多为他人想而有时宁可自己吃亏!她为人大气,生活简单不尚奢华,曾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每日以茶泡饭,喜食芥卤瓜、乳腐等,她又亲为丈夫缝制小帽和祙子,补衣工细到甚至让人很难发现补痕。她钟爱书籍,对破书残叶一一装裱视作珍物……她又会制作盆景、插花、撰联,可谓多才多艺!陈芸的两齿微突,人谓此非吉相,这为她日后早逝仿佛埋下伏笔!
林语堂曾评价陈芸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好的女人”。他译《浮生六记》,为英文版修改达十次。
沈三白是一位颇会享受生活的文士,他原名沈复,所谓三白,指盐,白饭和白箩卜,显示其淡泊与清贫。他“少年失学”,靠自学后做幕宾,困难时开过画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能高雅别致而乐在其中:读书,游园,歌吟,写诗,种菜,植菊,玩月,烹茶,听雨,看云,下棋,观石,登舟,赏剧,在纳凉时听邻家老妪讲典故。芸娘有时喝酒竟醉,忘形如此!而那一种普通平凡不过的生活却如神仙般一日日过去了!沈复也就是在这梦痕烟雨回忆中,写出了《浮生六记》一书,据统计,在近几十年中,此书印了不少于160次之多。全书有“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等。原书之“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因学界对其真伪有疑,故《辞海》本条不提。但郑逸梅曾对我同事、他的一位学生陈杰说过:此两记为吴兴人王均卿在一冷摊搜得,并确认非伪作。郑说:此书最好在于文字飘逸。据说他在任中华书局任主笔时,曾印出足本。此事待考。
《浮生六记》无疑是一部怀旧典雅闲适之作!姑苏诗意的山魂水魄、风花雪月、阳光空气、雨露夕阳等渲染出一代名作,使其文字干净,带给浊世一丝可贵的清风!
我珍藏有俞平伯点校本。俞评此书“不见一点斧凿痕,犹之佳山佳水……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并说它是“一块纯美的水晶”。笔者那时也因偏爱而写有题记:梦痕消逝去,坎坷竟谁知?长忆闺房乐,犹思浪迹时。人间茶味苦,才艺益情痴。六记浮生里,篇篇见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