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司机们对学校、医院门前的堵车已经习以为常,车位不够用,大门进不去,于是排队排到马路上堵瘫整条路。不少司机哀叹,天天堵车是常态,不堵倒是不正常了。可是日前杨浦区一家医院就发生了“不正常”的事。原本医院门前天天堵,这几天开始却一直通畅无阻,原因是医院采取了多种措施,和交警部门合作,把医院停车“蓄水池”充分利用起来,效果非常理想。由此可见,城市停车难并非无药可医,关键是要多方通力合作,而不是把难题踢来踢去。
把院外排队车辆引进来
昨天上午9时30分,杨浦区红房子医院门口狭窄的沈阳路上,进出车辆和行人络绎不绝。杨浦区红房子医院从2010年开业至今,目前每天门诊量超过2500人次,车流量在700到900辆次,此时正是看病车辆集中到达的最高峰,可是道路情况却非常理想,车辆有序进出医院,没有医院门前常见的车辆排长龙出现。
属地杨浦交警一中队中队长陈晖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完全不是这个样子,早上7时到10时,最堵可以到平凉路。由于这家医院停车位有限,车辆在医院门口进不去,导致道路严重拥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警方和医院都想了很多办法。早在医院开业初期,院方与警方及街道等单位共同协调,将医院外围的三条支小道路设为单向通行,在院墙外形成循环,让车流动起来,减少冲突点。平时,交警部门也加大了对这条道路的管理力度,对违停车辆及时进行处罚。
而最终使得情况出现明显改观的,是院方的两个举措。首先,医院从内部挖潜力,把停车位增加到300多个,今年又建设了三层式的立体车库,第一期已经完成,可提供90个停车位,等验收后就可投入使用,第二期将于明年完成。其次,是充分利用医院内部道路蓄车。以前医院没车位,车辆都在马路上排队,把道路变成了蓄车场,自然会引发拥堵。而现不论有无车位,都让车辆进入医院,形成流动交通环。
红房子杨浦分院副院长姜桦表示,把在院外排队的车辆引到院内来,从医院角度来说的话,管理压力会增大,但是周边居民投诉就少很多了。
医院所在的杨浦区大桥街道副主任包德海介绍,接下来还会有进一步的措施,包括安装违法停车抓拍系统杜绝违停;二是安装停车诱导系统,引导车流动起来,最快速度找到停车位。“现在每天早晨,红房子医院门口的道路上,还是车多拥堵的,因为现实情况就是道路窄、车辆多,但事在人为,有多少生意爆棚的医院都是将大门紧闭,把所有车辆赶到道路上,至于道路堵成什么样,与己无关。”包德海表示,医院周边道路好转,让人们看到缓解由停车难引发道路拥堵的一种可能。
学校周边辟临时停车点
与红房子杨浦分院情况类似的,还有静安区的一师附小。这所学校位于静安区万航渡路的新闸路和武宁南路之间,每天早晚高峰有几百辆机动车在学校门口停靠上下客,车辆多时甚至占据三根车道,马路成了停车场……而这学期开学10天以来,这一现象几乎不见了,这要归功于静安交警的两大新举措。
学校上下学接送时间虽然只有半小时,但影响极大,每天几百辆车汇集在校门口的马路上。最多时,万航渡路上三根车道被学生家长占据,马路成了停车场。车辆还时常“打架”,停靠在最内侧车道的家长接好学生准备离开,却被旁边车道还在等待接学生的车辆挡住去路;有的家长则想尽可能“挤”到最靠近校门的地方。你出不来,我也进不去,交通完全被堵死。
静安交警支队一直对一师附小门口加强管理,除了辖区中队,又增派了机动中队民警。然而,在接送高峰时段,由于停放车辆过多,现场民警还是忙不过来,疏导效果也并不理想。如何彻底解决部分学生家长乱停车的情况,静安交警为此想了很多办法。首先,交警在校门口安装了机非隔离护栏,通过硬隔离措施,减少违法停车条件,保证车道畅通。
但是,家长停车的实际需求还在,让他们停到哪里呢?去年下半年,断头路新闸路被打通,万航渡路至镇宁路段辟通,此路段路幅宽敞,车流较低,交警部门经过勘查,认为可以辟为临时停车点。经过与区相关部门的沟通,赶在这学期开学前,这个临时停车点得以使用。随后,交警与学校沟通,制作停车示意图,通过交警参与学生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学生家长新的临时停车点。家长将车停放此处后,可以步行到校门口接送孩子,这样学校门口随意停靠的现象就能得以缓解。
据静安交警五中队指导员陈栋介绍,这个临时停车点是弹性设置的,根据一师附小的上下学时间调整,一般上午是7时30分到8时10分,下午是2点30分到3点30分。如果学校有家长会、春游之类大型活动,交警会根据学校需求临时开放停车。记者在新闸路的万航渡路至镇宁路段看到,虽然离放学还有近40分钟的时间,已经有不少车辆停放在这里。协管员在路口两侧放置了“P”字临时停车指示牌,家长们按序在路边两侧停放等候。到了下午3时,现场已有百辆车。一名家长称,虽然停车点离校门有点距离,但看见学校门口秩序井然,也放心许多。
记|者|手|记
成功案例的启示
以上两个案例的成功,都是各方通力协作的成果。红房子医院与交警部门配合盘活自身停车资源,把车流“放进来”而不是“赶出去”,虽然增加了管理难度,但缓解了医院门前拥堵,获得了市民的肯定。一师附小的临时停车点虽然是交警部门设置的,但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同样不可能成功,交警在严管的同时释放了疏导的善意,而家长们则欣然接受,双方从对立面走向目标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默契。
说到排堵保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交警,但许多交通难题并非交警可以独立解决。比如停车难引发的拥堵,倘若单位只管自己院内清净,把车流拒之门外,而车主也各顾各随意乱停,交警即便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
因此,能够战胜拥堵的,只有沟通与合作。单位尽力挖掘停车资源,把门前的拥堵当成分内事来操心;个人规范驾驶行为,自我约束杜绝乱停乱放陋习;交警部门严格执法,同时积极疏导尽力提供便利。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即便无法彻底解决拥堵,至少也能释放积极善意的信号,让相关参与者与管理部门可以互相理解,共同克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