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对过,有一家幼儿园。每天下午有一段时间,路的两边,停满了接孩子的车辆,本来不宽的马路,会变得极为拥堵。
前一阵子,警方在集中整治违法停车,甚至曝光了一批违停的“大户”。但是,对于学校和医院周边的违法停车,警察甚至公众都比较客气,谁不会生病呢,谁家又没孩子呢。
那么,就完全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今天我们报道的两个例子说明,只要多方通力合作,盘活停车资源,变拥堵为畅通,是有可能的。
这两个例子,有一定推广价值,却并不放诸全市而皆准。最值得提倡的,是责任感。按理,医院完全可以不管马路上事,但杨浦区红房子医院主动把院外的车辆引到院内来,这种自找麻烦的精神,是相当难得的。静安交警部门把车流量小的路段辟为临时停车道,同样也是“自找麻烦”,使自己的工作量倍增。
这种“自找麻烦”的精神,就是一种责任感。如果全市所有的医院和学校,都把门前的交通通畅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么,停车乱象就有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