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网上疯转,专家表示——
“鱼浮灵”增氧不会致癌
陈杰
  近日,一则“太活跃的鱼千万别买”的微博被疯狂转发。该消息称一些鱼贩往水里加入名为“鱼浮灵”的白色粉末,半死不活的鱼虾便马上变得活跃起来,而鱼浮灵则会致癌。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针对鱼浮灵问题发布了食品安全风险解析,称“鱼浮灵”的作用是给水产品增氧,并不像网传那样会致癌,安全风险有限。

  据了解,鱼浮灵俗称“固体双氧水”。这类产品的主要成分一般是过氧碳酸钠,以片剂形式居多,也有少量以粉剂形式销售。将鱼浮灵投放到水中后,会水解为碳酸钠和双氧水,这时碳酸钠将提高水的pH值,双氧水碱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氧气,从而起到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效果。鱼浮灵的作用一般是应急增氧,当连续阴天或者光照强烈时,可以通过加入这类化学增氧剂来控制水体微生物的平衡,改善水质。在活体水产品运输过程中,使用鱼浮灵能为鱼、虾、蟹等迅速提供其呼吸所必需的、充足的氧分,这不仅延长了它们的生命,还可以使因缺氧而萎靡的鱼虾活跃起来。

  鱼浮灵类增氧产品目前尚没有相关国家标准,而且由于没有治疗鱼病的功能,严格意义上讲也不能作为渔药来对待。不过,从其主要分解产物过氧化氢来看,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的。

  专家认为,舆论情况看,认为鱼浮灵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安全风险:一是认为鱼浮灵在水体中分解产生的过氧化氢和碳酸钠,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鱼的体表吸收或通过鳃进入肌肉内,存在隐患。其实,这两种物质对鱼类的产品质量及其安全性一般没有负面影响,目前也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和理由说明鱼浮灵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另外,人们认为鱼浮灵作为化学品,其中可能含有铅、砷等重金属,存在隐患。个别不法商贩可能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化工品过氧碳酸钠来替代渔业用鱼浮灵,这种情况下确实有可能存在引入重金属等有害成分的风险。

  不过,渔塘面积一般在10—200亩不等,水体体积大,要达到全池长效增氧的效果,使用鱼浮灵类化学增氧剂增氧的成本远远高于普遍采用的机械法增氧,所以通常鱼浮灵的使用时间短、用量相对也很小。运输流通过程中鱼浮灵类化学增氧剂的使用时间一般也比较短。由于重金属在鱼体内蓄积需要一定时间,总体来看因使用鱼浮灵带来重金属残留的风险并不高。

  本报记者 陈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2015世界互联网大会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专版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6版: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财经新闻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媒界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
   第B14版:美食地图/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资讯/市场之窗
申城市民可吃上沪产猕猴桃
食用猕猴桃“注意事项”
未来工程师大赛
“鱼浮灵”增氧不会致癌
上海市2016年义务教育 招生入学政策一季度公布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10“鱼浮灵”增氧不会致癌 2015-12-17 2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