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国补”不是“唐僧肉”
胡印斌
  胡印斌

  据媒体近日报道,部分电动汽车厂和租赁运营公司,以循环使用电池组装配整车方式,以少充多,骗取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量补贴。财政部等四部委亦将于近期启动专项核查。有消息称,去年下半年相关部门已对电动车“骗补”进行暗访,违规企业名单和处罚措施或将发布。

  企业骗取国家补贴并不鲜见。早在2013年6月21日,国家审计署即发布公告,宣布格力、长虹、美的等8家家电企业违规利用节能惠民政策,骗补国家财政资金超过9000万元。这也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发布相关公告。而在去年年底,多家国产彩电巨头相继发布公告,称对当地财政部门要求其“退补”存有异议,业内专家认为退补或与“骗补”有关。

  “骗补”行为屡屡发生,且涉及资金数额庞大,不仅会使公共财政资金出现错配和浪费,也可能扭曲正常的市场行为,导致企业急功近利,进而损害企业的竞争能力,甚至破坏社会的公平公正。若不及时纠偏,查漏补缺,听任国家补贴变成企业竞相围猎的“唐僧肉”,非但不可能实现中国制造的美好愿景,一般老百姓也难获实实在在的政策利好。

  补贴政策有助于企业迅速做强,并引领结构转型,这一设计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但企业都具有逐利性,只要政策有空子可钻,则很可能会出现类似“骗补”的冲动。

  以电动车为例,据披露,一辆“6-8米纯电动中巴车”,“国补”与“地补(地方性补贴)”加起来居然高达60万元,远超成本。这样畸高的“利润”,必然会诱使企业绞尽脑汁去获取补贴,其中,甚至不排除个别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利益的考量,协同造假“骗补”。

  当前,除了对那些本身已不合时宜的补贴政策重新论证,并及时调整、规范之外,当务之急还是要迅速查补漏洞,加强防范,看护好财政补贴资金不被骗取。

  一方面,要从制度层面精细规划,不仅要在前置审批中预作防范,还要在过程中强化动态监管,将抽查和常态化检查结合起来,务求把政策的积极效用发挥到最大。其实,在汽车这样高度市场化、相关数据比较透明的行业,类似电动车“骗补”的现象,并不难以发现,很多时候,甚至已成为行业“潜规则”,监管部门不能不察。

  另一方面,对于公然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贴的企业,不能止于“一退了之”,对于行为恶劣者不妨祭出市场准入的利器,吊销其生产资质。对于那些协同骗补的国家工作人员,则要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若想避免财政补贴沦为各方竞逐的“唐僧肉”,根本之道仍在于如何尽快规范这些资金。比如,不妨考虑将财政补贴纳入全口径预算,并公开运行,接受社会监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兵器
   第B04版:家装之窗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专版
“国补”不是“唐僧肉”
轻微的眩晕
机票价格乱象可以治
区域规划应有“计白当黑”意识
瞎胡闹
蒋洁敏的“夫人路线”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国补”不是“唐僧肉” 2016-01-22 2 2016年01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