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认真,是我们日常生活伦理的基本面。
从小学开始,我们就被教育:做事要认真,要细心,要诚实,要努力。各种道理,都有道理。如果离开学校走入社会之后没有各种可能的变数,一个好学生就会这样正常地长成一个好公民。你不必是爱因斯坦,不必是钱学森;不必是奥巴马,也不必是默克尔。在一个良善社会,你只需遵纪守法,个人诚实,做事认真,工作努力,就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至于快乐、幸福,与金钱多寡不成正比,稳定、安全、有秩序、有规则并得到法律有效保护,才是幸福的基础。你可以不挣太多的钱,但最好生活在一个法律有秩序、人与人之间关系良善的社会里。这样,你不必与其他人是熟人、朋友、死党,只需要按照法律、按照诚信来办事,就能干净、有效地完成。这是人与人之间磨损最小的理想型社会。但如果法律失序,人与人之间关系险恶,陌生人之间成了“他者即是地狱”的世界,事情就糟了——别说幸福感,能苟活就不错啦。这个世界处处陷阱,充满欺骗,让人感到不安全且精神紧张、焦虑,不送礼办不成事,不求情不行,不托人不行,人生全都磨损在这种人际关系里。如此,社会则变成艰难困苦危险的丛林世界。
世界只要良善,人们的基本快乐和幸福就有了保障。至于是不是真的能获得足够的幸福感,与每个人的“幸福商”还大有关系。
前些天我在福建安溪谈黄永玉先生和他的长篇妙作《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八年(上)》时说,黄永玉先生是一个妙人,因妙趣而生出无限有趣的长篇小说奇妙世界。因是妙人,他碰到的事情都是妙的,他交到的朋友也是妙的,他面前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妙的,他看到的那些河流、山峦、森林,无不各有其妙,各得其趣。趣与妙,也是这样的一对互补关系。趣者方妙,妙者有趣。
这次要谈流行词“认真你就输了”,我却首先想到社会问题,皆因流行词诞生于特定的社会。不同社会的不同小世界,会诞生不同的流行词,从而更精准有效地描述这个“小世界”的种种。如“潜规则”一词,因其精准描述超稳定社会的现状及其历史渊源,已经超越“流行词”而成为稳定词了。这种稳定词可遇不可求,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越来越重要,变成一个文化、一种语言中的核心词汇。而所谓核心词汇,则是少了它,你不知道怎么表达,你会失语。
“认真你就输了”,这个词含义丰富,但其隐含意义与表面意义完美融合,无需过多解释,人人都一望而知其义。
我们不是从小被教育要做事认真、做人真诚吗?怎么到了社会上,却会发现,认真与真诚会被小前辈和老前辈们嘲笑?你太幼稚了!你很傻很天真!某些社会现象和乱象,你不能过分追问,因这非你能力所及,追问到后来可能落入一个黑洞里——认真你就输了。你只好糊涂,难得糊涂,马马虎虎活着,别太较真。
一种语言的字符与其含义的关系,是语言学中极重要的研究对象。瑞士语言学大师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里把字符称作“能指”,含义则为“所指”。这两个词似乎好深奥,但解释清楚了很好理解。
以“叶开”这个词举例,“能指”是“叶开”,“所指”是本文作者,但也可指一位证券学者;另外,网络上还有若干个不同身份的“叶开”。一个名字之下,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的“所指”。“所指”越多,语言越混乱,社会越失序。
在词义不稳定的社会里,“所指”会变得混乱,严重“所指混乱”会导致社会失衡,以至于社会混乱。很多政治家都是运用“所指”的大师,偷换概念,玩弄辞藻,从而欺骗社会,夺取各种资源为己所用。
认真你就输了,不认真呢?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