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勾起了现场中年观众们的青春记忆,也让人重温了那个属于电影音乐、电影歌曲的辉煌年代。“现在已经没有哪首电影歌曲,你只要听到前奏,就马上能联想那部电影,想到这首歌曲所带出的电影画面。而在过去,几乎每个成功电影都有这样一两首让人记得住、唱得出的歌。”赞助及承办此次音乐会的“上海航新”总裁陈青淮也是影迷,“彩排时听到这些旋律,就让我激动。”
现场,这样的影迷有许多。自称是上海电影第一代“忠粉”的廖阿姨,冒雨从浦东周浦赶来,她指着节目单说:“这上面每首歌我都会唱,这些音乐我一听旋律,就知道是哪部电影,我都还记得,这些音乐响起来的时候电影放到哪个情节画面。”
拥有这种“特异功能”的并非廖阿姨一人,和她同来的小姊妹在一旁说:“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这些歌都熟得不能再熟,电影翻来覆去都要看上几十遍,音乐一响,歌词旋律自然就到嘴边,张口就来。”
指挥汤沐海出身于电影之家,他的父亲是曾执导《红日》、《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等电影,被尊为“中国战争片之父”的汤晓丹。几乎是泡在片场长大的汤沐海,最初接受的音乐就是电影音乐:“很多人都惊叹,我父亲从没打过仗,却能在影片中拍出千军万马的恢弘气势。当然,这是导演场面塑造的功力,同时也是电影音乐的烘托作用。”
对此感同身受的,还有著名歌唱家方琼,她演唱的《啊,故乡》就是电影《庐山恋》插曲,旋律一起,台下不少观众就反应过来:“是《庐山恋》!”方琼说:“上海经典电影在六七十年前,可以说是一代人所有的娱乐生活,电影音乐、歌曲都特别讲究要贴合电影本身情节、画面,旋律、歌词也很优美,精雕细琢,所以传唱至今。”和如今为了“插曲”而插曲不同,那时候的歌更走心。方琼说:“没有无病呻吟的歌词,每首经典都耗费了创作者的无数心血。如今再唱这些歌、重奏这些音乐,也是呼唤正能量。”
“成功的电影音乐,是你一听就会联想起那部电影,这就是好的电影音乐的辨识度,也是规律,”指挥家王永吉说:“我们不应该丢失这种规律。”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