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何争议这般大?
张艺
  □ 张艺

  其实,“金鹤奖”榜上有名的,除了吴亦凡之外,还有蒋勤勤和管虎。前者凭借《一个勺子》获得了最佳女主角,后者凭借《老炮儿》获得最佳导演。但为什么只有吴亦凡引发了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论?

  想到前不久刚结束的金鸡百花电影节,Angelababy和李易峰的“最佳男女配角”同样引来口水一片。包括吴亦凡在内的“流量小生”们,用自己青春无敌、帅气精致的脸庞,逐渐取代了演技,成为不少电影奖项争相邀宠的对象。这是整个中国电影的悲哀。这不仅意味着如今不少华语电影奖项失了水准,更代表了人气大于一切的商品市场规则:实力已经不再重要,大家只在乎他的颜值和庞大的粉丝群。

  然而,对于一个电影奖项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人气,而是对电影作品和演员在艺术价值及其成就上的肯定。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尽管红毯人气逐年降低,但其一贯坚持的艺术水准不变,入围和获奖的影片仍以此为荣;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因为奖项的评判标准过于“科班”和“传统”而遭遇影迷诟病,但它在规则和专业上的坚持为其赢得了如今的影响力。相反,过分强调人气,无底线地迎合粉丝经济,久而久之,必定导致奖项专业性折损、公信力贬值。

  吴亦凡的获奖再度为华语影坛敲响警钟,如果耍帅就能赢得喝彩,那么谁还会苦苦地去追求直抵灵魂的震撼?如果装酷就能获得肯定,那么谁还花心思去拨动直抵心灵的共鸣?艺术成就从来不是靠粉丝的肯定,奖项也并非努力就能获取,没有实力的支持,只会面临被质疑的尴尬。

  用黄伟文的这句话送给那些失去了公信力的电影奖项,以及被粉丝们过度宠爱的人气鲜肉们——我宁愿没拿奖别人替我不值,也好过获了奖别人认为我不配。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大购网专版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尚
   第B02版:摩登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新民法谭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家装之窗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艺术家具专版
“在这个世界上,她和青铜器是最亲的”
为何争议这般大?
亦帅亦凡 似梦似真
收藏者还需谨慎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23为何争议这般大? 2016-10-28 2 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