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称“中华第一河长”的是上古时期部族领袖尧任命的鲧。《史记·夏本纪》记载,天下洪水滔滔,水灾为民众大害,最后选中了鲧。虽然最终治水失败,但鲧的治水精神一直为人民所追念。排名第二的当属大禹。他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采用疏导的办法终于治水成功。
东汉时期的王景于永平十二年(69年)主持几十万人治理黄河、汴河,使桀骜不驯的黄河安流800年,历史上有“景治河,千载无患”的说法。唐代的姜师度,走到哪里把水治到哪里,开挖水渠,消除水患,造福四方,深得唐玄宗赞赏。
大文学家苏东坡也曾自封“湖长”。他到杭州任太守时,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边筑了一道堤坝,就是著名的“苏堤”。他带领民众治理西湖,可以说是历史上改善水环境的第一个“河长”。
真正的“河长制”起源于元代,由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丞相完泽是第一任河长。当时水利学家郭守敬主持修建漕运河道通惠河,每年最高有二三百万石粮食从南方经通惠河运到大都。由于其意义重大,有专业的队伍负责保障河道畅通、巡视,必要的时候,还要调动军队“执法”。于是,皇帝决定由朝廷行政一把手也就是右丞相来担任河长,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姜燕 李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