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你的,除了你爸你妈七大姑八大姨,可能还有某宝。”
这句话这些天不断被印证。写不完作业,人家有代笔;买不到礼物,人家有代购;你若是单身狗,人家“代”你追男女朋友;你假设玩游戏,人家不光“代”你充值,还是超低价。
昨天,有媒体曝出,“苹果36技术”引海量刷单:导致中国IOS手游约10亿美元坏账。这趟洗劫应当分赃到某宝上的上千家店铺中,店名各异,关键词相同:“IOS游戏代充”。
“苹果36技术”其实就利用苹果小额支付漏洞实现的刷单套利业务。因为苹果用户发起小于一定金额的消费订单时,苹果不会进行扣款操作而是直接向游戏运营商发送“支付成功”凭证。
如果信用体系完善,这种结款策略有利无害,但是,现在一旦遇到逐利的骗子,开个账户,造张黑卡,再方便不过。刷单者利用这一漏洞在IOS平台上大量购买30元、6元的产品,漏洞因此得名“36技术”。
骗子自己得了便宜还不满足,生意开到网店上,游戏用户充值点卡只要5-8折,而骗子却空手套白狼赚下了汤臣一品的几套房。
其实,苹果关闭小额支付功能,就能为此类违法设置足够的技术壁垒,可苹果没有这么做;淘宝等交易平台清查所有包含“代充”字眼的店铺也能短时甚至长期解决这一矛盾,可淘宝还没这么做;用户作为应用的主体如果能改变价格导向的消费习惯,就能从本源上改变现状,可用户难以这么做。
有人说,游戏本是暴利行业,少赚一点无所谓。我却不以为然。因为代充店损害的不是一两家开发商的利益,更是国内手机游戏的大环境。中小游戏开发商,会不会因为利润被分流导致士气低迷甚至破产倒闭?国外开发商,会不会由于知识产权、利润等原因,放弃中国的游戏市场?手游圈这两年的积累会不会被打薄,动摇地基?投资者又会不会失去对未来的信心,拂袖而去?
技术更新总是不可避免地夹带着新风险,手游开发商的处境被动且无助,用户法律意识的淡薄现状又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变。所以,短期内或许还是要靠手游开发商自己。个人觉得,除了密切监督频繁小额支付的账号、减缓装备发放时间,游戏开发商勇于采取永久封号、关停服务器等严厉方式杀一儆百,或许是条路径。而对于游戏玩家,就一句话,“代”前,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