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6: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武康路小楼之一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位“海归”的摩登别墅
——武康路小楼之一
乔争月
  乔争月

  武康路4号是一座米色的摩登别墅,外观简洁流畅,大大的玻璃窗,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小楼与两位民国“海归”有关。

  一位是昔日主人蔡声白。1919年他留美回国乘船抵达上海时,未婚妻莫怀珠的家里已经派汽车和专人在码头迎候,次年他即与这位丝业大王莫觞清的千金结婚。莫觞清对西方文明很有好感,选择这门亲事也是看重蔡氏留美学生的背景。后来他让这位能干的女婿担任旗下美亚丝绸厂的经理。

  这个决定非常明智。蔡声白留美的理海大学在美国宾州伯利恒市,那里正是“科学管理之父”泰勒曾大力推动过科学管理实验的地方。蔡声白活学活用,用泰勒法管理传统丝厂,通过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统一技术标准和实行计件超产奖励来提高生产效益,取得巨大成功。

  1930年,蔡声白邀请胡蝶等电影明星在大华饭店举行美亚时装表演,出席者名流如云,轰动一时。1933年,美亚发展到有千台丝织机,3000多名雇员,创造了中国丝织工业的纪录。

  “外祖父为人甚为斯文,我记得他永远是穿着雪白的衬衣,很少见他大声呼喊,但他眉宇之间有一种威严。母亲说很多人见了外公都敬畏他,他不用多说半句话便能让对方信服。”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在蔡声白的传记里回忆道。

  另一位与小楼有关的是建筑师奚福泉。1926年莫觞清买下武康路2号居住,把花园的一部分给蔡声白夫妇,他们遂聘请著名上海建筑师奚福泉设计了4号小楼。

  奚福泉是我国第一代建筑师,在德国师从研究中国建筑的名师柏石曼,博士论文题为清朝皇帝陵墓。旅德期间,奚福泉深受德国现代建筑运动的影响。因此,回国后他的作品多呈现纯粹的现代风格,其中虹桥疗养院是载入上海建筑史的名作。奚福泉设计水平高超,据说对于重大复杂问题,他总是解决在设计之前,不留任何后患。

  上世纪五十年代莫家离沪赴港。1978年,蔡声白的女婿杨元龙也进入纺织行业创办溢达集团,同样经营成功。他的女儿杨敏德继承企业,后来购回了位于武康路2号和4号的两座旧居。古典风格的2号别墅有着偌大的弧形阳台,成为她的上海住所。摩登精巧的4号则改造为关于几代工业家历史的纪念室,十分贴切。

  莫家是个大家族,纪念室一楼用一整面墙来展示庞大复杂的家谱树。为了表现家族的纺织业背景,从窗帘、挂毯到灯饰,都别出心裁地用了特色织物来装点。

  昔日男主人的书房也恢复成民国时的模样。明亮的窗前有一张深色写字台,点着墨绿色台灯,桌上放着蔡氏俊秀的书法,仿佛墨迹未干。

  几年前杨敏德重读外祖父的文章,深深感到“祖父那一代的留学生回国后希望能做到的事,应该是我们这一代要接下去努力完成的。希望我们能薪火相传,能做多少便做多少。”

  (本文插图)摄影:张雪飞,地址:武康路4号,建筑年份:1942年,建筑师:奚福泉,建筑风格:现代风格,参观指南:现在这栋大楼是一家私人博物馆,只对公司的客户和亲友开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好吃周刊
   第B0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3版:新民楼市
   第B0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两位“海归”的摩登别墅
孔子的方法论
会计师的良缘
多页的灵魂
章太炎故居仓前
春游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意外的收获
新民晚报夜光杯A26两位“海归”的摩登别墅 2017-03-16 2 2017年03月1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