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随笔/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严防沉迷
董纯蕾
  董纯蕾

  某款手机游戏推出了所谓“史上最严的防沉迷措施”:“12岁以下每天只玩1小时,每晚9时以后禁止登录……”夜里查资料时,这条新闻几次三番从手机屏幕上跳将出来。第一反应:不假思索的不屑。接着,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就暂且不讨论这措施是否真的有效吧,毕竟人家费尽心思采取了措施——当然,完全可以有更严格的手段。也不打算讨论手游商有没有可能真心盼望防沉迷的实现,毕竟人家的一切运作都在“游戏规则”内——当然,这显然可以收到新闻炒作的巨大回响。就是本能地觉得哪里不太对。

  想起自己多年前是专访过“电子游戏之父”、国际游戏开发教育联合会主席诺兰·布什内尔的。他当然能讲出游戏的一百样好来,临了打个补丁:“但是,花太多时间甚至沉湎其中,都是有害的。记住,打游戏每天不可超过两小时!”布什内尔的防沉迷招数是:和孩子约定,打游戏超过两小时,就不再买新游戏;带着他们四处旅行,养成户外运动的习惯。当年采访后的感觉,和现在看到严防沉迷的新闻后心里犯的嘀咕,有几分类似。对面高谈阔论的,是一个没有沉迷于游戏或者说不太容易沉迷于游戏的人,你怎么可能和一个真正会沉迷的人讨论时间限制?

  不多时以前,网瘾少年曾是严重困扰了很多家庭的病,如同不治之症般可怕,还记得吗?几年前一著名的戒网瘾专家来上海办了好几场活动,报社是派了好几路记者跟的,因为关心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不时有家长把电话打到办公室来,极其恳切地求一张入场券。我这个跑科技的也跟着听了好几场,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吸收了很多“鸡汤”。除了那些家庭关系存有明显问题、改变可以立竿见影的案例,更多时候,再资深的戒网瘾专家,也只能用各种方式与你谈心,告诉你生活还有很多你没看到的精彩。

  然而,什么时候起,这事儿就淡了。是因为成年人也都一头扎进社交媒体的汪洋中,人人都有了网瘾吗?似乎不再担心无法上岸?大概,生活的多样性总会拉你上岸吧,总有一些事情,比抱着手机更有意思。忽然有些想明白了。或许,当你用“严防”的姿势面对沉迷,才是最不容易摆脱沉迷的时候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晒”权力清单,提升司法公信
严防沉迷
美育是一种刚需
国宝与草根
“被俘”
不论是非的同情是廉价的
新民晚报随笔/评论A06严防沉迷 2017-07-04 2 2017年07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