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夏季音乐节日日有惊喜
~~~夏季音乐节日日有惊喜
~~~夏季音乐节日日有惊喜
~~~夏季音乐节日日有惊喜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交响撞上摇滚
夏季音乐节日日有惊喜
朱渊
■ 杭盖乐队主唱胡日查在演唱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初升的太阳》和《花斑马》让人听见“欧洲巴洛克”与“摇滚”对话,低音提琴协奏曲《狼图腾》展开了“毛利族”和“成吉思汗”的讨论,周璇《四季歌》衔接《上海半导体》带出的是“过去”与“现代”的时间差。

  2017上海夏季音乐季(MISA)日日有惊喜,昨晚,谭盾、杭盖乐队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谱写的“交响摇滚”,让人切实感受到物理交响遇到摇滚催化产生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克制的交响迷,或是放肆的摇滚粉,都在这一晚被撞击得难以平静。

  交响“对话”摇滚

  讲究融合协调平衡美的交响乐,要同特立独行个性化的摇滚“对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现这样独立而又统一的融合,谭盾与杭盖乐队磨合了整整两年。演出前最后几小时,谭盾还在调整音响的角度,以及杭盖和交响乐队位置。杭盖乐队队长伊立奇说:“杭盖的音乐是蒙古乐民谣和摇滚的结合,要和交响形成对话和交流,合到一起是最难的。”

  这份技术上的难度,谭盾用了更深入浅出的比喻:“注重个人表现的摇滚,就像昆曲和京剧,看的是角儿。而注重和谐的交响,则由指挥统领。为了不让这场交响摇滚成为拼贴,或是谁沦为谁的伴奏,就要让角儿的发挥和指挥的步调相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能做到如今的程度,谭盾的语气中也不乏自得:“交响和摇滚有各自的美学和传统,技术上的平衡,音响上的调整,音场上的层次,都很难。我们虽然也花了两年的时间,但我们做到了。”

  过去“对话”未来

  演出下半场,以谭盾最新编曲的《上海半导体》掀起首个高潮。《上海半导体》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草原,原本叫《上海产的半导体》。除了这首歌,半导体这古朴的物件也出现在正中指挥台旁,在《上海半导体》开唱前,谭盾就扭开了身旁老旧的半导体,周璇的《四季歌》伴着老机器的滋滋声从上世纪悠悠飘来,让人在怀旧的失落和感悟中,走向未来的激昂。

  在谭盾看来,过去100年中国的现代文明大部分都是在上海产生的,从第一个缝纫机到第一辆自行车,从第一个半导体到中国第一架飞机,所有的东西都和“上海制造”有关。“上海制造”被带到乡村和草原,改变了我们的步伐和生活节奏,也改变了我们的梦想。“今晚你听《上海半导体》,听到的是两个时代的对话,是人类成熟的步伐。”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随笔/评论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9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当交响撞上摇滚
“郭爷爷”带着你看展品
用故事串联“雅歌春韵”
交响需要摇滚精神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当交响撞上摇滚 2017-07-11 2 2017年07月1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