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夏季音乐季(MISA)日日有惊喜,昨晚,谭盾、杭盖乐队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谱写的“交响摇滚”,让人切实感受到物理交响遇到摇滚催化产生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克制的交响迷,或是放肆的摇滚粉,都在这一晚被撞击得难以平静。
交响“对话”摇滚
讲究融合协调平衡美的交响乐,要同特立独行个性化的摇滚“对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实现这样独立而又统一的融合,谭盾与杭盖乐队磨合了整整两年。演出前最后几小时,谭盾还在调整音响的角度,以及杭盖和交响乐队位置。杭盖乐队队长伊立奇说:“杭盖的音乐是蒙古乐民谣和摇滚的结合,要和交响形成对话和交流,合到一起是最难的。”
这份技术上的难度,谭盾用了更深入浅出的比喻:“注重个人表现的摇滚,就像昆曲和京剧,看的是角儿。而注重和谐的交响,则由指挥统领。为了不让这场交响摇滚成为拼贴,或是谁沦为谁的伴奏,就要让角儿的发挥和指挥的步调相融。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能做到如今的程度,谭盾的语气中也不乏自得:“交响和摇滚有各自的美学和传统,技术上的平衡,音响上的调整,音场上的层次,都很难。我们虽然也花了两年的时间,但我们做到了。”
过去“对话”未来
演出下半场,以谭盾最新编曲的《上海半导体》掀起首个高潮。《上海半导体》诞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草原,原本叫《上海产的半导体》。除了这首歌,半导体这古朴的物件也出现在正中指挥台旁,在《上海半导体》开唱前,谭盾就扭开了身旁老旧的半导体,周璇的《四季歌》伴着老机器的滋滋声从上世纪悠悠飘来,让人在怀旧的失落和感悟中,走向未来的激昂。
在谭盾看来,过去100年中国的现代文明大部分都是在上海产生的,从第一个缝纫机到第一辆自行车,从第一个半导体到中国第一架飞机,所有的东西都和“上海制造”有关。“上海制造”被带到乡村和草原,改变了我们的步伐和生活节奏,也改变了我们的梦想。“今晚你听《上海半导体》,听到的是两个时代的对话,是人类成熟的步伐。” 本报记者 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