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申城正式进入初伏。到了三伏天,很多人都会到医院里排队进行艾灸治疗。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胡智海表示,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皮肤毛孔是张开的,此时艾灸可达到增强体质、防病保健,祛除病邪的功效。然而,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艾灸养生。
在三伏天施艾灸是夏季扶阳必不可少的养生方法。胡主任介绍,三伏天期间自然界阳气鼎盛,根据“春夏养阳”的原理,三伏天艾灸,可谓是顺天应人。在一年中最炎热、阳气最旺之时,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激,使得身体气血循环加快,腠理宣通,驱使体内风寒、湿邪外出,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而且,三伏天艾灸符合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三伏天大热,人体毛孔大开,艾草的药性更容易渗透。因此三伏艾灸借助天时,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防止冬季复发。他解释,一般在冬天容易发作的大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大都由于体内阳气内敛,体内阴寒太盛,加上冬天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发作。而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自然界的阳气最盛,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而阳能驱寒。
胡主任提醒,和其他中医疗法一样,艾灸也有其适应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随便施灸。中医认为,艾灸本身就是补益阳气的,体质阳虚、气虚的人比较适合进行艾灸,而阴虚火旺者艾灸等于“火上加火”。阴虚火旺的人,主要表现为舌红、苔少、盗汗、手心出汗、心烦等。艾灸保健养生的原理主要是温通经络、活血化瘀,属于温性,此类人艾灸,相当于火上加火,不但不能达到保健养生作用,还可能带来反作用。此外,湿热、实热比较重的人群也不宜艾灸。这些不适合艾灸的人群若随意施灸,极可能出现浑身燥热,满面潮红等症状。因此做艾灸时,最好先请中医辨证一下自己的体质,在中医的指导下施灸。
此外,在艾灸时应注意不要受凉,艾灸后也不要立即洗澡。日常生活中可采用间接灸的方式,点燃艾条后,对准穴位悬灸,以穴位皮肤潮红为度,每次灸10分钟左右。一次灸2-3个穴位,一周2-3次为宜,穴位可交替使用。灸时注意力要集中,及时调整艾火与皮肤的距离,以受灸者能忍受的最大热度为佳,注意不要灼伤皮肤,使皮肤起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