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窗即闻臭味
“每天一开窗户就是令人作呕味道,这日子真不知道哪能过!”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闵行路181号3楼的王先生家中,从卧室窗户望出去,201号大楼的底楼猪头肉加工点近在咫尺(见右图)。记者看到,地上到处是污水,门外的墙上布满污渍,而且已经发黑,四周垃圾遍地。据王先生回忆,201号底楼是2014年出租给了一外来人员,不久那里就变成了猪头肉加工店。居民们的噩梦由此开始。
肉品送去了市场
“他们加工猪头肉都是在这个后门厨房里弄,之前从晚上8时多开始,一直要弄到隔天早上6时,最近提早了,下午5时多就开始鼓捣了。”王先生透露,该加工点每天下午4时多开始切肉,做准备工作。“咚咚咚”的剁肉声穿透整幢楼房,让人不堪其扰。此外,一旦工人要开始烧肉,就拉出一个燃气炉点燃,然后把窗户、后门都敞开来散味,“冬天还好点,一到夏天,这味道真是臭煞特呀,我们根本不敢开窗户。有时候这些还没来得及加工的冰冻猪头肉就随意堆在墙边,真是龌龊啊!”王先生说,他每天都能看见工人忙进忙出,加工生意很是红火。有一次他一早出门,正好就瞧见工人骑着助动车把加工完的猪头肉运去了小区隔壁的农贸市场。
三年投诉难取缔
为此,他这三年来四处奔走反映,可这家非法加工点始终“逍遥法外”。王先生表示,之前他也接到有关部门回复,对方称“已整改取缔”。然而,这个加工点依旧每天照常工作,不曾有过一天的消停。“这种开在居民区里的黑作坊,为什么取缔就那么难?这些来源不明的猪头肉一旦流通市场,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现场执法收工具
记者随后前往当地居委,在多番交涉下居委出面联系了提篮桥市场监督管理所,等待近一小时后,记者才随执法队员从敞开的后门进入现场。记者进入该加工点后只看到一个巨大冰柜和一电子秤,但原本的主角“猪头肉”和烧肉用的燃气炉却不见了踪影,屋内中年女子一边摆手一边对执法人员大喊“不做了不做了”。实际上,据执法人员介绍,在上周他们已责令该无证无照加工点整改,并收缴了违法经营工具。但一周过去,情况没有得到任何改善。
采访中,执法人员虽然没收了加工点的冰柜和电子秤,但他们也坦言取缔类似非法小作坊其实并不易,“主要是其经营规模小,违法成本低,这些人就像游击队一样,你这次收了他们的工具、材料,过两天又重操旧业了。”当地街道和执法人员表示,之后他们会派相关人员在傍晚加工高峰时间段增加巡查,一旦发现加工迹象立即拍照并上报。同时,也会组织排查周边的菜市场和熟食店,看其食品是否来自正规渠道。
夜间又在偷加工
昨晚,记者又收到王先生的投诉,“晚上7时多又听到了熟悉的剁肉声,那熟悉的恶臭也出来了,不过今天他们拉起了窗帘,动静也比往日小了很多。”记者从其晚上提供的影像中发现,之前无影无踪的猪头肉重新出现了,肉的一旁还不时闪烁着煮烧的火光。“执过法也没用,三年了到今天还是老样子。”王先生无奈地挂掉了电话。
本报记者 季晟祯
实习生 陈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