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对广大居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夜排档、无序设摊等问题,静安区政府将始终保持高压整治的态势,围绕“美丽城区”“美丽家园”及年度重点工作和执法联动重点项目,结合夏令期间季节特点和违章动态,通过持续开展专项执法整治,集中整治夏季多发高发的城市环境顽症。
在整治时间段上,区政府将把夜间(19时至23时)作为主要整治、执法行动时间,强化重点区域目标管理、难点问题任务推进。在处置时限上,对居民和媒体曝光反映的问题,区政府将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最好的成效”的要求进行处置,兑现“20分钟分析接单,2个小时到达现场,24小时先行回复”的承诺。在整治区域上,我们将实现辖区内重点道路、投诉集中区域、人流量集中地区及创建工作样板示范点的全面覆盖。
问:现在全市在开展“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但区内仍有小区还有存量违法建筑,区政府下一步有何整治措施?
答:对部分市民反映的小区内的违法建筑,区政府已要求区拆违办敦促各街镇及有关部门对小区存量违法建筑做好彻底排查,健全完善联合巡查、防违预警、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形成违建处理快速联动、无缝对接、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实现对住宅小区违法建筑的综合治理,为创建“无违建街镇、无违建村居”打好基础。
对一些在整治工作中敷衍欺瞒、拆除不及时的单位和个人,区拆违办将采取抄告、曝光和问责等办法给予惩戒,推动住宅小区违法建筑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对一些正在实施的违法建筑,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将在发现后2小时内到场调查取证,准确甄别立案,确保及时拆除。为了确保对违法建筑的及时有效发现,区政府将坚持从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违法建筑监控网络入手,分别建立专业巡查、物业巡查、义务巡查体系,从时间、空间上实现全天候、全覆盖巡查机制,着力强化源头管理,有计划推进违法建筑整治。
问:目前“河长制”已经实施,请问静安区中小河道整治工作进展如何?何时消除黑臭?
答:静安区内目前中小河道共有11条,区管河道总长度5.61公里,市管河道总长度17.58公里,区内苏州河长度4.73公里。区内徐家宅河、夏长浦、彭越浦—东茭泾、俞泾浦—西泗塘、走马塘等5条河道被列入住建部建成区黑臭水体(属劣于V类水体)整治名录。去年徐家宅河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公众测评满意度超过90%。夏长浦河道整治工程已完工。年底前我们将完成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此外,为了满足广大居民开展亲水文化娱乐活动的要求,区政府在做好水体整治的同时,还积极同步推进河道两岸陆域景观的建设,打造景观河道。一方面,为消除岸上违章搭建对河道水环境造成的影响,我们于去年启动了河道两岸陆域拆违工作,目前河道两侧10米陆域管理范围内50处共计7.27万平方米违章建筑拆除工作已完成。另一方面,区政府还分别编制了《静安区滨河开放空间贯通专项规划》与《静安区滨河景观设计方案》,打造休闲亲水的公共空间,年内将力争实现区内河道两岸陆域35公里贯通,完成彭越浦(灵石路—汶水路)样板段建设。
问:现在通过“美丽家园”建设,静安区内老旧小区面貌有很大提升,请问“美丽家园”后续还有什么举措?
答:静安的“美丽家园”建设自开展以来,一大批小区面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得到了广大居民的热烈欢迎。上半年我们已经完成30.36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81万平方米屋面及相关设施改造、25万平方米多高层住宅综合整治、69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改造。78台老旧电梯修理、改造、更新进入现场施工阶段。
在后续建设中,我们将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广大居民的居住品质。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区政府将在今年10月底前力争完成2017年工程建设项目,年底前完成全区2000年前建造的住宅二次供水改造任务。
我们还将聚焦居民反映强烈的老年人上下楼难、如厕难、停车难、残疾人出行难等热点难点,积极推进老年人出行的辅助性设施、卫生间“合改独”改造、合理设置停车场、无障碍通道建设等举措,完善小区便民利民设施布局。
本报记者 宋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