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启,各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会也开始陆续进入校园。校园招聘,主要功能当然是招聘,同时,也是展现企业形象的一个平台。如果一家企业的招聘会,被与“歧视”“侮辱”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对于企业形象,显然是一次打击。
据媒体报道,9月22日,在小米公司的郑州大学招聘宣讲会上,一名自称创新部负责人的秦先生在发言时称:“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们可以送你们去从事电影事业!”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是:“如果你是英语或者阿拉伯语专业都可以来,因为我们有海外市场。”后半句就是引发巨大争议的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发言。
这句争议发言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是这场招聘会事前宣称“不限专业”,会上却排除具体专业的学生,企业诚信在哪里?二是“电影事业”一句,难说没有色情暗示,堪称恶俗低级,在公开场合开这样的“玩笑”,是要展示什么样的企业形象?难怪有日语专业学生愤然离场,事后网上还流传着一封郑州大学日语专业学生致小米CEO雷军的公开信,认为受到语言侮辱,“拒绝专业歧视,要求公开道歉”。
此事在网上发酵后,23日,当事人秦涛发布道歉信;24日,小米公司向公众道歉,发布处分通报,对秦涛在全公司通报批评,并表示将完善制度,杜绝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如今,遇上公关危机,企业的动作往往很快,公开道歉、处理当事人、承诺改进,该有的都有。至于改进效果如何,只要企业不再公开犯类似错误,公众也很难了解和监督。只不过,这番“不当言论”,或许可以让参加或未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们——不管是离场的,还是留下的;不管是被“玩笑”伤害的,还是不由自主跟着笑的;不管是置身其中的,还是事后围观的——窥到企业未必愿意公开展现的那一面,哪怕只是窥到一点点。
也要赞赏发出公开信的学生。不怕被说成是“玻璃心”,对带有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论和不公平对待表示抗议,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同学。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处于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恐怕还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公。如果有人站出来反抗不公,希望他们也能得到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