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伯父沈志昂出生在奉贤区南桥镇沈陆村,是本区第一位红军烈士,牺牲于1928年。他的革命事迹在县党史志已有详细记载。
伯父(也是姨夫,伯母是我母亲的亲姊姊)于1906年生。1919年正当“五四”运动在全国风起云涌时,他在南桥小学率同学游行,宣传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思想。1922年伯父考入江苏省立太仓中学。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率领部分同学奔赴上海支援工人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南京路上演讲高呼口号,晚上露宿街头。于是学校以行动越轨为名,把他除出校。之后伯父在上海南方大学附中高三就读,在上海联系上了共产党,由沈雁宾同志介绍入党。
1926年伯父由组织推荐考上了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5月,军阀夏斗寅发动叛变。伯父编入军官教导团第三连任连长,团参谋长是叶剑英。由叶挺率领去讨伐,激战七天七夜,击溃叛军。7月1日,伯父在黄鹤楼摄戎装照并题豪言:“用自己的枪头向敌人瞄过,在流弹中冲锋过,战斗的余生,留到下次再斗争。”七月下旬准备参加南昌起义,被张发奎阻于九江,8月5日抵南昌,编为第四军教导团,叶挺为团长,千里跋涉且战且行,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一团第四连任连长。在解放惠来县城战斗中,左手腕受伤,流血过多而牺牲,年仅22岁。
自1924年至1928年春,伯父寄回来许多信件,伯母保存下了三十多封,珍藏了30多年,最后交给了上海“一大”纪念馆和县志办收藏,家中留有部分复印件。
伯父牺牲后不到八年,我父亲沈志扬22岁病逝。伯母和母亲姊妹俩合力苦苦支撑家庭,抚育哥、姐和我三个孩子。自幼时常听伯母讲述伯父的革命事迹,教唱:“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儿歌。在伯父的影响下,伯母思想进步倾向共产党。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我家成为了地下党联络站。1943年到1948年间,先后有三个地下党员在这里活动较长时期。伯母一次次机智应对,逃过了伪保长、伪军的侦查追捕。地下党在此发展了我母亲、表舅和哥为共产党员。母亲是南桥地区第一任地下党支部书记。
伯父的遗书是我家最珍贵的教材,伯母在世时以及逝世后,我们经常以此教育自己和子女。
限于篇幅,仅录以下几句。
“倘使要个人发财而革命,那不是真革命,乃是反革命,这人就是国民党右派。”——1927年6月初6
“我在每封信上,总有好几个‘革命’,‘革命’,因为我觉得革命意义,觉得革命的需要,我们的出路只有革命,革命,革命!”——1927年4月4日
“冠群(伯父之子)可以说没有父了,就是有父则冠群之父是为国的,不是为家的。”——1927年6月初9
字字豪言,句句壮语,满怀冰心,纯如白璧。每读于此未尚不肃然起敬,高山仰止。我看到了一颗至今鲜红的跳动着的,革命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