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前头发青葱,五十岁始如一夜寒风,白发一丛一丛。染一染,远看,人家叫你师傅,近看,会不会像雾里看花?
染头发像抽烟,也会上瘾。是非上瘾不行,假如面孔上皱纹一起凑闹猛,一月不染变老师傅,半年不染差不多就是老伯伯了。一息息师傅、一息息老师傅、一息息老伯伯,心态随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蛮吃力的。在菜场买菜,老阿姨看人比较准足,一声一个老师傅,回到家里照镜子,研究哪里出了败笔,左看右看,原来鬓角露出了马脚,这是两鬓苍苍遮不住,青丝已过万重山。老朋友见面,晓得底牌,见面说一句:你还是老样子。这是客气客套。不客气不客套,就会在大庭广众下问一句:侬头发染过吗?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避其锋芒,回答成:今朝天气,哈哈哈。接下来人家跟踪追击,面皮薄的落荒而逃,面皮稍许厚点的,不妨介绍介绍自己保持青春魅力的办法,现场交流心得体会。
妻子过去开过几家小型美容院,她那里经常有“现场交流会”,多了,她总结出一句经典:只有不想花钱的,没有不想变年轻的。只不过她自己的头发倒是天生黑,不仅如此,而且自己打理,别人以为她天天利用职权,其实是兔子不吃窝边草。不过,她最担心的就是大家都向她学习。依我愚见,美容院就是变戏法,变戏法的关键词是“噱头”,白发变黑发,短发变长发,光郎头变一头秀发;黑发也可变,变成红黄蓝白发,变得像来自五湖四海。
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喜欢自然美。头发白是辈分升级的标志,是父亲级别走向爷爷级别,是过去照顾小辈,现在快要被小辈照顾了。风气好了,就是乘汽车、地铁,标志明显的还会被人抢着让座。假如再戴一副金丝边眼镜,说不定更像一个有成就的知识分子。其实,是不是像知识分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行为里要多有点知识。今年春节期间,去看望以前的老邻居,他已经连白头发也没几根了,我们仍然叫他小王。小王原来是淮海中路大美照相器材商店经理,我最初的摄影知识,就是从他那里批发来的。那时,我们几个小巴辣子在他家亭子间接受摄影启蒙教育,从拍照相到暗房冲洗,全过程、全方位地学习,手把手、脚碰脚地学习,小学、初中没毕业,摄影的暗房技术差不多倒要毕业了。那时小王一头柔软的乌发,现在是“青山留不住”,连白头发也没几根了、生糖尿病了、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但我一直认为他就是最有知识的人。
有人头发多,头发的花头经更多,肚皮里却装不进货色;有人虽然头发已没几根了,想“发散性思维”也不行了,但他的知识、他助人为乐的品格却会被人一辈子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