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里有这样一幕场景:因为经费有限,西南联大的教室屋顶都是铁皮做的,在多雨的昆明,雨点坠在铁皮上的巨大声响,常让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内容。教授无奈,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字:“停课赏雨”。
影片里,坐在教室里的是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现实中,近80年前有一位叫彭鄂英的女生真实地坐在那个课堂。
西南联大被誉为“中国近代教育史的奇迹”,很多人以为它只存在于过去,或者那些文化名人的世界里。其实不然,3年多时间里,我先后拜访过30位在上海过着平静生活的联大校友,他们都曾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过许多贡献。老人们正在陆续凋零,1917年出生的经济系毕业生彭鄂英是健在的最年长的联大上海校友。
“停课赏雨”的故事并非杜撰,而是曾经真实地在联大发生过。写下这四个字的,是经济系主任陈岱孙。终生未娶的他哈佛毕业,仪表堂堂,后来被很多人誉为“男神”。
彭鄂英修过陈岱孙的财政学课程,得到了超过90分的高分。之后她又请陈岱孙指导自己主题为“财政税收的重要事项”的毕业论文。尽管如此,她还是不太敢和老师多说话,一个可能是由于对师长的敬畏,二来或许也有“老师太帅了”的因素。
深受男神老师的影响,彭鄂英毕业后即投身税务工作,一直做到63岁退休。她近年所写的回忆文章《解放初期上海税务机关的“查帮促”》里,第一句话就是1941年她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陈岱孙教授的教导让她终身难忘。
关于陈岱孙,还有一个传说,讲他上课很能把控时间,如果没有受到下雨的困扰,内容讲完,一说“下课”准打铃。而在彭鄂英的记忆里,还有一件发生在课上的趣事。那堂课,陈岱孙正要讲“边际效应”(marginal utility),上课铃响时,几个同学心急慌忙地冲进教室,老师便调侃他们:“这几位同学就是达到了最佳的marginal utility。”
《无问西东》中的王力宏,见陈岱孙写下“停课赏雨”,便推开窗户,看到体育系教授马约翰正带着一群学生跑圈。巧极了的是,除了经济系的教授之外,彭鄂英记忆最深的老师正是马约翰。
在联大,体育不及格也是不能毕业的,马约翰对学生要求又很严格。因为身材矮小,彭鄂英的跳远总是不理想,直到今天她还记得自己跳远时,马约翰在边上摇头的样子。为此,她苦练了一段时间,再加上老师对女生稍微通融了一点,总算是达到了合格。
因为深受马约翰的影响,彭鄂英养成了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如今年过百岁依然耳聪目明,身体状况也不错。
很多联大校友本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只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的才华被时代错过了。但至少在彭鄂英的家庭,名校的熏陶还是实现了传承,几个子女都接受了不错的教育,同住的儿子儿媳对她也十分孝顺——即便在联大校友中,这也并不是一种普遍的状况。
去年8月,我赴台湾访学前,彭鄂英托我在台北寻找两位多年未见的联大校友。遗憾却也不出意外的是,两位老人都已不在。了解情况的台湾朋友难过地告诉我,那里的联大校友“基本都去度长假了”。而在上海,虽然西南联大校友会的组织还在,但因为成员年事已高,去年11月1日的校庆80周年纪念活动,最终还是没有办起来。